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擁抱科幻產業發展新時代
11月11日,2017中國科幻大會和第四屆中國國際科幻大會在四川成都同步開啟。來自國內外的科幻作家、編譯者、科幻產業從業者和科幻迷們齊聚一堂,激發科幻創作潛力,推動科普科幻產業發展。
中國科幻大會是我國科幻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會議,2016年首次在北京舉辦,為科普科幻相關作者、專家、媒體、影視、產業和讀者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合發展的平臺。2017中國科幻大會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四川省科協、騰訊、中國科普作協、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承辦。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則是四川省科協主辦的傳統盛會,曾于1991年、1997年、2007年舉行過三屆,今年該活動升級為兩年一度的常設性科幻活動,落戶成都。
兩大科幻活動相會,為全國數千萬科幻迷帶來了想象的盛宴,吸引了近200位知名科幻作家、學者和相關產業界人士,包括第75屆世界科幻大會副主席克里斯托·赫夫、日本科幻奇幻作家協會主席藤井太洋、“加拿大科幻教長”羅伯特·索耶、多次榮獲“雨果獎”“星云獎”等世界科幻頂級獎項的美國科幻作家邁克爾·斯萬維克、歐洲艾克遜集團(中國區)副總裁龍馬等20名嘉賓及以劉慈欣、何夕、寶樹等為代表的國內科幻作家。
解析科幻的 現狀與未來
科學家和科幻作家聚在一起,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1日上午,這樣的跨界對話不斷在科幻大會現場上演。科幻作家夏笳說:“今天在很短的訪談里面大家就打開了很多腦洞!”
夏笳客串主持人,將科幻作家劉慈欣、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等人聚在一起,帶給聽眾科學與科幻相生相伴的全新認知。
2017中國科幻大會和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期間,將舉行40多場主題論壇、演講與對話。此外,還有國際科幻峰會、中國科幻創投會、第28屆中國科幻“銀河獎”和“水滴獎”頒獎活動、科幻產品展、科幻影視道具與技術展、國際科幻電影展等活動。論壇主題包括“科幻文學如何進入主流文學視野”“從科幻網劇看科幻視覺化的問題”“科幻如何提供認知創新”“中國科幻史中的四川”“世界科幻將走向何方”“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搶走作家的飯碗”等等,為參與者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姚海軍說:“‘跨界’是本次科幻大會的亮點。‘跨界’不僅體現在國內科幻與國外科幻的相互學習與借鑒,也同時體現在科學與文學的交流碰撞。”
這次大會還首次打通了科幻出版、漫畫、電影、VR、游戲等全產業鏈,展示了科幻產業的實力,促進科幻產業的發展。
迎接科幻產業快速發展期
在科幻大會前一天,廣州南沙區的科幻迷鐘天心連夜乘坐飛機趕到成都,為的是趕上科幻大會的開幕式,與科幻作家和科幻迷們面對面交流。為了這場“約會”,他提前三個月就在網上預約報名。他說:“喜歡科幻,是因為每一個科幻產品所呈現的都是一個全新的場景!”
在科幻文化產業展上,各影視公司、出版機構、動漫制作機構等為觀眾提供了沉浸式體驗、角色扮演的機會,增強了吸引力。新華文軒展臺負責人介紹,僅一天,就售出科幻書籍上千冊。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等與觀眾一道,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科幻文化展,見證科幻產業取得的長足進展。
科幻產業取得進步,其標志之一就是:近年來,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科幻作家和作品,在國際社會中屢次獲獎。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折疊》先后獲得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標志著中國科幻文學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個體創作到集群創作、從小說到全產業、從國內走向國際。
與科幻小說的興盛相適應,科幻影視、動畫等也正在興起。但正如懷進鵬分析,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科普科幻還有不少短板亟待突破。他說:“比如科普科幻作品總量少精品少,全國科幻組織和國家級科幻獎項缺乏,科幻產業成熟度低,科幻影視、漫畫、游戲、主題公園等方面剛剛起步,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科幻大片主要還是歐美日的舶來品。”
打造我國科幻創意產業中心
本次科幻大會,一項重頭戲是《成都科幻宣言》發布。在這份宣言里,大會組委會宣布成都將落實建設“中國科幻城”(科幻產業園),并成立四川省科幻協會,以這些舉措推動四川科幻產業發展。
對科幻產業進行長期研究的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巖說,科幻產業要發展,需要科幻產業的引領者出現。科幻同樣需要人才和資源的集聚。
成都能否成為科幻界期待的“科幻之都”?四川省科協副主席吳顯奎認為,這些年來,成都已經成為中國科幻事業的高地,誕生了《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大獎“銀河獎”等影響全國、享譽世界的著名品牌。成都具有創新、想象和敢于探索的基因,有科幻發展的深厚文化土壤。不僅孕育出了大批科幻作家,還產生了上百億級的游戲產品,成為重要的動漫基地。
就在科幻大會開幕式上,四川省科協與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管委會簽署了《“中國科幻城”戰略合作協議》,啟動中國科幻城建設。
吳顯奎介紹,“中國科幻城”科幻產業園項目,將讓科幻插上產業化和互聯網的翅膀,努力將成都打造成為我國科幻創意產業中心。同時,還將持續加強科幻學術理論研究,打造對內對外科幻交流合作平臺,努力成為繁榮中國特色科幻事業的創新力量。(記者 李曉東)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科幻 產業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