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甌塑”三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
“反映雁蕩山風景的自然風光,反映甌塑藝術的特點,反映高校對非遺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所做的范例,讓甌塑藝術作品再次成為‘浙江廳’的亮點、創新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013年3月,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向榮受溫州市市長陳金彪委托,帶領該學院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創作團隊的鄭央凡、吳小紅、王小明一行4人飛抵北京,向當時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浙江省省委書記夏寶龍、省長李強、溫州市市長陳金彪,就“甌塑”三進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具體事宜及作品的內容、規格進行詳細匯報,同時聽取領導對該作品的具體要求。
經過師生10多人的努力,歷時近1年的創作實踐,終于在2014年2月完成任務。一幅融合國畫、油畫、雕塑(浮雕)和攝影藝術手法的甌塑《雁蕩秋色》,豎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左面墻壁上。
其色彩柔美,畫面暖意融融,空間感強,深邃、寫意,畫面視覺中心的合掌峰高聳入云,氣勢磅礴,蘊含著團結向上、壯志凌云的美好寓意。遠處重巒疊嶂,視野廣闊、深遠,近處紅楓點點,真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派大好河山景象。觀音洞、北斗洞、犀牛望月、大龍湫、小龍湫、展旗峰、天柱峰等雁蕩美景盡收眼底。一只只翱翔在山間的老鷹更為這幅風景畫增添了一份生機和情趣。在竣工驗收時,專家一致認為《雁蕩秋色》創作手法新穎、構圖虛實結合、合掌峰氣勢雄偉、色彩搭配引人注目。
由此,我回憶起30多年前,1979—1980年時,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左面墻壁上豎立著甌塑《西湖天下景》(寫實版,900×250cm)。
當時,我們的團隊在周錦云的帶領下,由吳小紅、朱國光、曹五慶、鄭建琴等10余人,平均年齡在30多歲,歷時100多天,完成任務(該作品當時是直接做在墻壁上)。
1980年的元旦、春節,我們有幸在大會堂過雙節,當時大會堂管理局領導對我們這些藝術工作者非常關心。除夕夜,大會堂萬人宴會廳內熱鬧非凡,我們作為“座上賓”被安排在頭兩桌與領導們坐在一起。大年初一,領導還特地向我們拜年,我們感到非常榮幸,同時感到責任的重大。
美麗的西子湖是我們浙江的驕傲。“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我們在塑造西湖時突出“春”的主題與“淡抹”的色彩效果,作品以淡雅、鮮明的淡綠色為基調,以淡紫、淡黃及粉紅色等暖色加強空間感、陽光感,成功地表現“湖上春來水拍空,桃花浪暖柳陰濃”的西湖麗春三月景色。作品層次清晰、景色逸秀、畫面開闊、空間感強,并通過形、光、色、線等現代處理手法,使美麗的西子湖亭亭玉立,湖水透明清澈,波光粼粼,猶如輕音樂把人帶入美、豐富、有充分想象力的人間天堂。
當我們完成《西湖天下景》時,我國工藝美術界元老、中國美術學院著名教授、工藝系首任主任、年過九旬的鄧白教授評價道:“這是第一次有人成功地將西湖全景搬上畫面,確實達到了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
時隔15年,1995年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重新裝修,把原來《西湖天下景》面積擴大為1800×500cm,大會堂管理局領導要求我們原班人馬再次合作,歷時100多天完成《西湖天下景》(現代版)。此畫融入中國畫、水墨畫效果和裝飾畫元素,一直陳列到2004年。
(作者系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本文節選自《溫州文史資料》(第三十四輯))
編輯:楊嵐
關鍵詞:浙江 甌塑 “甌塑”三進北京人民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