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深聚焦·如何讓在線教育更有溫度)
教學工具與手段的優化,要依賴于教育理念的支撐
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實踐者意識到,教學工具與手段的優化,要依賴于教育理念的支撐。
“技術的革新不是完全自發的,更不是漫無目的的。每一次技術的進步,背后都是教育理念的呼喚。” 學堂在線技術副總裁管健談道,“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些理念其實已存在很多年,是技術上還缺乏有力的支撐手段幫助其實現而已。”
“當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意識到,教的過程應該不是單向度的輸出,而應該是教學時時互動,適應其需求的在線工具就隨之誕生;當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意識到,測與評應該分層次、更有針對性,適應其需求的測評工具隨之研發;當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意識到,基于知識性的學習和講授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的自學來完成,于是,相應的技術工具也隨之產生……”采訪中,許多老師認為,每一次教育技術手段的升級,背后都是教育實際需求的驅動,是教育理念的呼喚。
“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VR、AR……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都是致力于教學手段、教學效果的優化。但技術怎樣用、怎樣用得好,還是要依賴于教學的頂層設計。”噠噠英語CEO郅慧認為。
“如今,教育界內已經有人在呼喚‘后慕課時代’的到來,其含義就是,在線教育在經歷了將課程從線下搬到線上、實現了初步的‘翻轉課堂’之后,還要真正實現教學過程的重構,讓學生不僅成為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也成為課程的設計者。”陳瀅介紹。
“當前,在線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優質內容的缺乏和智能化服務的優化。”滬江教育CEO伏彩瑞認為,“要想提供更好的智能化服務,固然需要進行大量數據的積累和挖掘,但更重要的是要圍繞一種科學的教學理念,圍繞一種教學場景和學習模型來開發和使用這些數據,而這才是最難、挑戰最大的。”
“與教育有關的技術,一定不是狹隘地單指IT技術,而是與教育相關的所有技術。比如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測量、統計等等,將這些技術結合IT技術,共同開發出符合教育規律的產品和工具。例如,通過測評和心理學的技術,結合IT技術,更好地掌握學生學習的類型、感興趣的方向。因此,我們在講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其背后的教育理論的指導。”管健認為。
在線教育也要有溫度,有“設計感”“儀式感”
長期工作在教育領域的實踐者都了解,教育過程要強調設計感和儀式感,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實施,都要體現教育者的設計理念和思路。同樣的一堂課,不同老師會有不同的組織,效果也會大不相同。這一點,對于在線教育,同樣適用。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在眾多內容相仿、形態相仿、體驗相仿的在線教育產品中,能脫穎而出的一定是有情懷、有溫度,富有設計感的內容和產品。比如“洋蔥數學”的每一個數學知識點都通過富有幽默感的動畫視頻來呈現,鼓勵孩子思考的探索;比如VIPKID比較受歡迎的教師,有的將教室的場景設計成愛因斯坦的探索空間,有的設計成浩瀚的銀河,在教授英語的同時進行科學、天文等內容講授的探索;比如英語輔導“讀伴兒”,每一款產品的設計導向,都是要求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閱讀,在提升孩子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同時,加強親子互動的價值導向……
我們常說,教育是有溫度的,線下如此,線上也同樣應該如此。“如果將在線教育比喻成一個金字塔,塔底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塔中是個性化、精準化、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塔頂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更好的人。”管健認為。
“教育關乎人的成長,需要有其自身的質感與溫度。在線教育風生水起的當下,更需要我們回歸教育的初心,僅有資源和技術是不夠的,不忘教育初心,始終把人作為關注點和發力點,才是在線教育下一步發展進步要思考的核心問題。”聶風華說。
(盧敏、曹慧瑜、耿炎焱、殷婉瑩參與采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育 技術 教學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