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鐵凝:堅定文化自信 履行文化責任
開欄的話: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論述是我們做好新時代文化工作的指南。為加深對報告的理解,本報自今日起開設“代表走筆”欄目,請十九大代表暢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本篇為開欄第一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謂文化自信,不僅僅是一個詞語,更是信念、情感,是磅礴的力量,是對過去的認同更是對未來的承擔。它從五千年歷史中傳遞下來,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炬,人們的心被這火炬所照亮,從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曲藝到舞蹈、民間文藝、攝影、書法、雜技、電視,每一個文藝領域、廣大的文藝工作者都莊重地體認著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分量,都意識到沉甸甸的責任,都在認真思考文化自信之于文藝究竟意味著什么。
如果我們想象這世界是由各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所形成的一片森林,中華文化就是其中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一棵大樹。那些和她一起萌芽生長的樹木,有多少已經停留在了時間深處,成為一株標本,而屬于我們的這棵大樹,櫛風沐雨,歷經重重災難依然蒼勁而青翠,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們的文化自信,所信的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歷史,是在這歷史中形成、支撐著我們一路走來的傳統和價值;對文藝工作者來說,文化自信更是對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風神獨具的美學精神的熱愛、銘記和傳承。中華文化是傳統的,也是當代的;是陳列在博物館的珍寶,更是這個時代活躍的精神脈動。以文學為例,無論是傳之久遠的古典文學,還是一百多年來現當代作家為爭取民族解放和復興而書寫的“新文學”,包括我們對當下中國的表現和講述,這些書寫共同構成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的文化自信,既是依靠著我們的偉大傳統,更是面向時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堅定文化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就是要在新時代自覺擔當新使命,為人民創造文藝杰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
僅僅三十年前,中國作家還曾經為“走向世界”而焦慮。那時候,“世界”仿佛在我們之外,在遙遠的遠方,我們必須奮力跋涉才能走過去。但今天,一切都不同了,我們的作家藝術家們,他們從改革開放的宏偉實踐中,從祖國和人民的迅猛前進中獲得力量、獲得新的視野,變得更加自信從容。對當今中國的作家藝術家來說,世界在遠方,世界更在腳下,我們深刻意識到,越是全球化,越需要堅持民族文化的根性和本位,越需要民族文化的自覺和自信。而越具有文化自信,我們也就越加開放和包容,更強烈地認識到中國作家藝術家對全世界、全人類的文化責任。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文化自信 文藝 作品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