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
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新時代
“人類疾病,1/3不治也好,1/3治也不好,1/3治了才好。”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樊代明經常重復的一句話。為什么有些疾病不治也好,有些疾病治也不好呢?人們應該如何科學認識與對待這些疾病,樊代明認為,這就需要人們從整體上去認識疾病和健康。
那么健康究竟是什么呢?樊代明說,作為一名醫生,這也是他時常思考的問題。呵護健康是醫生的本職工作,可為什么有些人為治病花光了一輩子積蓄,病沒治好反而陷入生活困境?“這說明醫療對健康所起的作用其實是有限的,不能僅靠醫療來維護人體健康。”樊代明說,據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醫院治病期間,每死十個病人,其中就有一個是醫源性死亡。我國當前治療人次比十年前多出33億人次,很多人反映,治療的花費與治療的效果并不成正比。這不得不讓人思考:我們現在以“治”為主的醫療觀是不是不合理?是否存在過度醫療?每次治療是否都有效?
對于健康的理解,樊代明認為,健康就是要全民健康、全程健康、全身健康、全能健康,而這些又可統稱為整體健康學,其又可以由空間健康學、人間健康學和時間健康學這三個理念來支撐。
人間健康學,是指人是一個整體,通過物質、能量、信息,把自己連到了一起。人的整體性的表現,是人的身體有些指標變化了但整體不一定有變化,整體變化了指標也不一定都有變化。因此,即使檢查出某些指標異常,也未必會在人體表現出疾病。時間健康學,是指人體在24小時之內也不斷發生變化,甚至,1個小時之前發現的指標異常不能作為1個小時之后治病的絕對證據。空間健康學,是說人生活在自然與社會中,要適應自然與社會的變化。這三個理念相輔相成,對維護人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那么怎樣維護健康呢?樊代明認為,目前的醫學發展似乎進入一個誤區,對于腫瘤等慢性病的治療,普遍采用切除和化療等方法,但臨床實踐證明,很多病人效果不佳,最后結果是人沒了癌還在。“有些疾病是無法戰勝或無法根除的,比如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等,所能做的只是帶病生存,提高帶病者的生存時間和質量。他認為,現代醫學“治”的理念發展已面臨瓶頸,必須進入整合醫學發展時代,“整合醫學是一種認識論,是一種方法學,通過它可以改變現在的觀念,構建新的醫學體系,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類健康。”
樊代明用“醫藥工護防體藝文心養”十個字概括了整合醫學的十大實踐。他說,醫醫整合,是將傳統的中醫中藥知識和方法與西醫西藥知識和方法整合起來,提高臨床療效,服務人體健康;醫藥整合,當醫生要懂藥,藥師要懂醫,才能提高治療和用藥的效果;醫工整合,醫學的發展離不開醫療器械,先進的醫療器械輔助醫生,實現精確的診斷和治療,我國的醫療器械發展嚴重不足,目前所用的醫療器械90%以上來自進口,我國應加大醫療器械的研發工作;醫護整合,護士在醫療領域乃至人類健康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約有400萬醫生,但只有350萬合格的護士,至少應該有600萬~700萬護士才能滿足需要,護士的緊缺會導致病人得不到很好的護理,治療效果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局;醫防整合,即人類健康觀念的轉變,不是有病治病,而是無病防病;醫體整合,華佗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了麻藥和古代健身體操,體育對人體健康是積極的,強化體育運動促進全民健康;醫藝整合,藝術要為人類健康服務,相同病況的兩個人如果所聽的音樂不同,一個是輕松的音樂,一個是悲傷的音樂,治療的結果完全不同,這說明,藝術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藝術要為人類健康服務;醫文整合,曹雪芹曾在《紅樓夢》中寫了100多種中藥的名字,這不能不令人感嘆他中醫功力之深厚,醫生的文化素養也有助于疾病的治療,現在有些病本來不是器質病,可是有些醫生把它看成器質病了,比如說高血壓,它可能是心理性疾病,動怒可以使血壓升高,這些病從心理方面治療可能增強療效;醫養整合,很多重病需要養,要醫養整合。
樊代明表示,整合醫學提倡無病要防,有病靠養,不行才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全面健康的目的。他還表示,中國曾在過去引領世界文化潮流,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未來中國仍然會在醫學文化和健康文化方面形成引領世界的文化潮流。
編輯:趙彥
關鍵詞:整合醫學 樊代明 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