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鄭雁雄:從文化自信、人民情懷到創新創造
——兼談習近平文藝思想的劃時代貢獻
二、 從文化自信、人民情懷到創新創造,是習近平文藝思想的重大創新
近代以來,我國在堅守與創新、人民情懷與藝術想象的關系問題上走過不少彎路,曾經在閉關鎖國中固步自封,也曾經在國門洞開中迷失自我;曾經對人民性有過頗極端的固執,也曾經對藝術想象有過很天真的幻想。習近平文藝思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第一,用文化自信審視文化傳承,習近平文藝思想引領了文藝發展的至簡大道。一直以來,文壇一些人士要么大講傳承甚至陷入民粹主義,要么大講革新甚至陷入民族虛無主義。“文化自信”的提出,站到了一個歷史的、辯證的、思想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藝工作者“要善于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文化自信是對傳統優秀文化價值的充分認同和持久堅守,是一種“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和習慣。這是一種推動發展的無窮動力,也是一種克服困難的內生定力。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呢?習近平總書記歸結為“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并提示我們“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這為我們正確對待和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二,以人民為中心審視藝術立場,習近平文藝思想回歸了文藝發展的歷史本源。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家一貫堅持文藝的“人民性”。但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一些人執迷于西方所謂“純藝術”思潮,指望單靠想象力解決藝術創作問題,與藝術原義南轅北轍。中國古訓講“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想象力與人民性是辯證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倡導“以人民為中心”,是對文藝立場的本源回歸。“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遵循藝術規律中,不能孤立地“放飛想象的翅膀”,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在落實人民情懷中,不能停留于標榜“人民”,而是要把“扎根人民”與“扎根生活”一致起來,熱情擁抱生活、直面當下、謳歌人民。
第三,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審視藝術創新,習近平文藝思想解決了文藝發展的一個重大困惑。“革新”不是個時髦詞,有些所謂“革新”只是新瓶裝老酒的花哨,有些所謂“革新”是在破壞,乃至于“革故鼎新”的思維也往往陷入凡“故”必“革”的惰性而忘掉“激濁揚清”的理性。習近平總書記富有創見地提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求“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這一論述闡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命題,就是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不是僅僅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一種“創造性”“創新性”的發展轉化過程,創造、創新是主動力,統一于轉化、發展的總過程,服務于“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就像廣東美術的百年發展過程,文化自信是底氣,創新創造是動力,構成了廣東美術百年輝煌的基本形態。
第四,以文化自信走入人民、從人民中出創新創造成果,習近平文藝思想指引了文藝發展的基本路徑。習近平文藝思想中的自信定力、人民情懷、創新理念,是一種高度一致、有機融合、辯證統一的理論體系,邏輯推演絲絲入扣,研機析理發人深省。首先,文化自信來自人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建設者,文化價值是全體人民一致形成的價值認同,審美理想是全體人民共同形成的評判標準,只有從人民中來,從生活中來,才會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其次,向人民學習需要文化自信。自信者最謙卑,越是對傳統文化價值高度認同、高度自信的人,就越有對族群成員的敬畏心、謙卑感,越有向人民學習、拜師的自覺。再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出創新創造成果。實踐出真知,生活中有最廣袤的創新土壤和最閃耀的靈感火花,人民群眾是藝術創新創造的評判者、鑒賞者。而且,創新創造是恒久自信的壓艙石。沒有不斷創新創造,不可能有我們文化宗廟中的黃鐘大呂、鴻篇巨制,也不可能有我們今天中華文化中的精神旗幟、中國看法。沒有繼續不斷的創新創造,文化自信必將難以持久、無法永恒。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文化自信 創新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