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民進會員曾美華:照亮迷途少年回家路
照亮迷途少年回家路
——記民進會員、“曾媽媽愛心工作室”負責人曾美華
□喻銀躍
曾美華教導失足少年如何正確書寫信件。
她11年如一日,當好失足少年的“愛心家人”,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派出所,開展幫教;走進社區、學校、家庭,開展宣教,讓失足少年感到家的溫暖,被社會各界親切地稱為“曾媽媽”。她嘔心瀝血,耗時5年寫出23萬字手記《與失足少年零距離》,成為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活教材”;她盡心竭力,創立“曾媽媽愛心工作室”,帶動150余名志愿者,幫教240余名失足少年重返社會。
她就是民進會員、重慶市江北區“曾媽媽愛心工作室”負責人曾美華。
幫教失足少年,讓迷途羔羊看到媽媽,讓漂泊心靈找到依靠港灣
2006年,重慶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公開向社會征集首批“愛心家人”,與失足少年結成一幫一對子。
在市未管所里,家庭缺失的未成年服刑人員占了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很大部分是無接見、無信件、無經濟來源的“三無人員”。因為缺少或缺失親情,許多孩子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強烈渴望有人關心。
“愛心家人”的一項任務,是為結對孩子捐贈生活用品;另一項更重要的任務,是為他們的心“開一扇窗”,讓他們從怨恨和后悔中走出來,去擁抱美好未來。
已從蜀都中學退休的曾美華獲悉后,第一時間報名。“其實,我當‘愛心媽媽’也是彌補多年的一個遺憾。”曾美華有一個心結,那是1995年,她在蜀都中學當班主任,臨退休前的最后一屆學生中,有個孩子由于缺失家庭溫暖,最終因盜竊入獄。雖然曾美華也曾苦心勸導,但還是沒能及時阻止孩子走上歧途。
“這些孩子大都缺少家庭的關愛,在花季的年齡卻身陷囹圄,我想幫助他們。”成為“愛心家人”,曾美華很開心。
戴思寒是曾美華當“愛心家人”后的第一個幫教對象。當時,戴思寒因毒死母親及祖父母獲刑已經入獄6年。親戚們覺得她是一個“大惡人”,入監六年,沒一個人來看望她、安撫她,給她送物品。
每次,看到同改學員有親人來探監,那些濃濃的親情總令戴思寒感到自卑、傷感,常常深夜躲進被窩里偷偷哭泣,在獄中表現既冷漠又消極。
面對幫教的曾美華,戴思寒緊閉心扉。“初一就‘進來了’,我還能有未來嗎?”
曾美華決定用實際行動化開戴思寒心里的堅冰。每月一次的探視,成了曾美華的大事,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酷熱寒冷,她都帶著吃的、穿的、學習資料等,輾轉多次公共汽車前往。
曾美華還跟戴思寒的繼父、大姑等親人聯系,請他們伸出熱情的雙手,幫教這個孩子。在曾美華的一再努力下,親人們漸漸解開心結,寬恕了這個“殘忍”的孩子,有的給她寄錢,有的給她寫信……
曾美華還鼓勵戴思寒參加自考,并自掏腰包為其報名、買教材。順利報了名,可問題又來了,只讀到初一的戴思寒,學起大專課程非常吃力,無數次打退堂鼓。
曾美華不斷給她打氣:“拿文憑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克服困難的精神。”有曾媽媽做后盾,戴思寒沒有放棄,她連續考過了11科。
通過曾美華長達8年的幫教,戴思寒的性格漸漸開朗起來,對未來開始重燃希望,改造也更積極。獲得多次減刑,提前出獄。
她在給曾美華的信中寫道:“那是一個終身難忘的日子,從此自己不再孤獨。曾媽媽,謝謝您給我帶來一片陽光。”如今,戴思寒在外地找了工作,成了家,生了孩子。
“她現在活得幸福,就是我最想看到的。”至今,戴思寒還與曾美華保持聯系,拉家常、訴心聲。
11年來,曾美華堅持前往未管所、看守所、派出所,開展幫教;走進社區、學校、家庭,開展宣教,讓失足少年感受家的溫暖,重新融入社會。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少年 失足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