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任友群:全方位助力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作者: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秘書長 任友群
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今年5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0月9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意見》不僅指明了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前途方向,還針對民眾關心的一系列教育議題給出了解決辦法;這份文件不僅是習近平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更是今后一階段我國教育領域改革和發展的綱領。
作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研究者,筆者自然關心這份綱領性文件中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提法、新要求。我們發現,與以往的教育領域文件教育信息化單列一章或一節的寫法不同,這份1.5萬余字的文件與教育信息化直接相關的表述僅有三句話,且是散落在全文之中,分別是“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體制機制”一章中“創新教學手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一句;“完善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體制機制”一章中“創新教學方式,深入推行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營造真實職業環境,倡導仿真模擬教學”一句;“健全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體制機制”一章中“探索數字化教學方式,切實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力促進在線開放課程的開發使用”一句。如果用慣常的思維來看,可以說這份文件對教育信息化的關注程度是偏低的,但筆者認為這種“新鮮”的表述、寫作方式恰恰表明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需要用新視角和新高度來審視教育信息化。
《意見》全文共有十五章、三十八節,除去第一章“總體要求”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三節外,余下的十四章、三十五節實際上是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核心,以及“培養什么樣的人”“建設怎樣的教育體制機制”以及“需要怎樣的保障措施”這三個問題展開的。這一個核心、三個問題幾乎涵蓋了國家教育建設的方方面面,字里行間有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和闡述。這些新觀點將為中國教育發展注入新動力,而要用新觀點來解決這些老問題就必須有信息技術的全面參與。
培養更加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教育信息化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意見》對“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概括性回答,但什么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見》在“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一章中對“全面發展”給出了詮釋,具體來說就是“以德為先、四能并重、五育共舉”。這一章新意在全面、重點在落實;實際上《意見》所提及的學生能力是包括各類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在內的更加全面的“支撐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其中有一些能力或許并不在各學段的考試科目之中,在過去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但它們對個人的成長、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甚至扮演著比那些列入考試科目的能力更為重要的角色。在包括傳感器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在內的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這些更加全面的“立德樹人”目標將被更加有力地“系統化落實”。
《意見》第九節中有一句雖沒有“信息化”三字,但一幅由信息技術參與的“新評價圖景”卻呼之欲出:“改革學生評價方式。改變過于注重考試分數的評價方式,圍繞學生品德修養、學習進步、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豐富和完善評價方式,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突出能力導向,加強過程評價,注重綜合評價,全面真實評價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探索等級評價方式,淡化‘分分計較’。”
建設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需要教育信息化
“建設怎樣的教育體制機制”是《意見》的主體部分,這一部分共有九章二十一節,按照不同的學段類型、教育類型提出了諸多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硬招、實招;舉措各有不同,但總的來講就是為了達成“主要目標”一節中所提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這四個目標。
政策的施行需要秉持“經”“權”兩端,所謂“經”指的是政策的戰略面、方向面和目標,所謂“權”指的是政策的戰術面、實踐面和手段,只有在堅持“經”的過程中靈活用“權”才能使政策落地、目標落實;而對于“權”的應用則必須堅持“施行、評估、反饋、調整”四階段的靈敏切換,在其中“評估、反饋”至關重要,其信度、效度、速度直接影響著政策的效能。這一原則對《意見》中各項政策的落實、落地同樣適用,在過去“施行、評估、反饋、調整”是一個長周期、經驗型過程,但在今天信息化環境中其科學性、靈敏性已不可同日而語。一言以蔽之,《意見》中各項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措施是否見效、能否見效,都需要教育信息化的積極參與。
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提供制度支撐需要教育信息化
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需要堅實的措施保障、制度支撐。“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同其他領域一樣,教育領域的發展需要“各方合力推進”,而如何形成和保障這種合力推進的局面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議》指出,要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的“管辦評分離”。《意見》所提出的“放管服結合”的教育領域機制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與“管辦評分離”可謂一脈相承、一體兩翼;要促進“各方合力推進的格局更加完善”、形成“教育治理”的局面,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政府、學校、社會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沒有高品質的教育信息化這一問題的解決是不可想象的。
技術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也是催生新目標的助產士。正是之前數十年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成就才有了《意見》中各項更貼近時代要求的新目標的提出,而這些新目標、新措施都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助力,可以說在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經從“現象”轉為“底色”、融入“背景”,這既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常態、又是教育信息化事業的新階段。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意見》在此時出臺吹響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新號角。筆者相信,融入背景、成為底色的教育信息化,其“大規模、常態化、主戰場”的效用才會得到彰顯,才能全面推動我國教育的現代化。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機制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