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貼心人,問不倒”與“睡不著,走不了”——記在陜西老區脫貧一線鍛煉成長的多名黨員干部

2017年09月14日 12:31 | 作者:陳晨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西安9月14日電題:“貼心人,問不倒”與“睡不著,走不了”——記在陜西老區脫貧一線鍛煉成長的多名黨員干部

新華社記者陳晨

一年前,村里來了個年輕人--29歲的陜西省甘泉縣會計事務管理局干部程濤。可村民們沒人在意,這個年輕人第一次到貧困戶家拜訪,就被這個貧困戶主人下了“逐客令”:“你個小后生,能辦成啥事哩?”

一年后,這個年輕人的皮膚變黑了,方言說得更溜了。貧困戶開始把他當貼心人,有困難都找他。誰家的母雞下了蛋,都會想著送兩個過去,給他嘗嘗鮮。

“只有深深扎根在群眾里,群眾才會把你當親人!”程濤回想起一年來在甘泉縣道鎮五里橋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點點滴滴,感慨萬千。

這一年,程濤從沒氣餒過。群眾不歡迎,他就一張笑臉相送,貧困戶不積極,他就帶頭做示范。短短一年間,村里的養雞、地膜玉米發展起來了,老舊危房改造了,17戶貧困戶中有11戶實現脫貧,曾經軟弱渙散的黨支部也有了凝聚力。

“駐村抓脫貧的經歷,讓我真正理解了黨員的意義。”身為土生土長的延安人,程濤曾多次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參觀,每次都會在“只見公仆不見官”的展板前駐足良久。“作為一名‘80后’黨員,這是我受用一生的財富。”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也是陜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在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一批批老區的黨員干部,以延安精神為引領,在脫貧攻堅一線錘煉黨性,在同群眾的水乳交融中成長成熟。

“全村有多少貧困戶,每戶名字叫什么?”

“致貧原因有哪些?”

“幫扶效果怎么樣?”

……

在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代家溝村,面對前來調研的領導一串“連珠炮”式的發問,包村干部馮宇對答如流。

練就這樣“一口清”的本事,源于她虛心向群眾學習的經歷。馮宇說,大學畢業剛到村里任職時,自己甚至五谷不分,每天坐在村委會,一愣就是一天。

“不會干?那就去拜群眾為師吧!”老支書的一句話,點醒了馮宇。

幾年過去,曾經文氣的城里姑娘變得粗壯結實。在她的帶動下,全村17戶貧困戶有13戶建起蔬菜大棚,人均收入提高2000多元。去年中秋節,她把貧困戶栽種的小米、紅薯做成“米月傳奇”的月餅套裝在網上售賣,短短6天就賣出18萬元。

“剛來時覺得‘村里沒大事’。現在才發現,‘群眾無小事’。”馮宇說,基層是錘煉黨性的大舞臺,更是干部自我提升的大課堂。

脫貧路上,只爭朝夕。甘谷驛鎮黨委書記李平已近2個月沒有休過周末了。

跟隨他下鄉途中,李平向記者講述了一件往事。前幾年,鎮里為提升傳統紅薯產業,從外地引進新品種推廣,產量雖然翻番,可市場接受度不高、賣不上價,群眾的收入并沒有增加多少,“好心沒有辦好事。”

痛定思痛,一番調研過后,鎮里重新選擇了適合當地的紅薯品種,“甘谷驛紅薯”的品牌逐漸打響,實現了產量和效益的“雙豐收”。

“因為這事,我好幾個晚上沒睡好覺。”李平說。現在脫貧擔子重,他夜里也經常睡不著。不過,每當看到貧困戶脫貧后的笑臉,他感到再多的辛苦也值得。

脫貧重任在肩,有人睡不著,有人不能走。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明確規定,“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做到不脫貧不調整、不摘帽不調離。”

“不脫貧、不能走,對貧困縣的縣委書記而言,是一種責任、一份動力!”延川縣委書記張永祥說。

近年來,延川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依托當地獨特的黃土風情、紅色文化、知青文化和作家群文化資源發展起文化旅游產業。每到節假日,游人如織的場景便會在梁家河村、路遙故居、乾坤灣等景區出現。

2016年,延川文化旅游產業實現“井噴”:全年游客數量突破135萬人,同比增長104.7%,全縣累計有4000多貧困人口吃上了“旅游飯”。

“不脫貧,即使讓你走,你能安心走得了嗎?”延安一位貧困縣縣委書記動情地說,自己將親歷全縣告別千百年來貧困的歷程,作為一名黨員,這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陜西老區 脫貧一線 黨員干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