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曹佐金:產業扶貧,讓農戶“上得去車”
作者:河北省平泉市市長 曹佐金
脫貧的短板在哪里?扶貧的重點怎么找?不同地方面臨千差萬別的脫貧難題,只有下一番“繡花功夫”,才能做到因貧施策、因地制宜。
越是發展滯后、產業單一的貧困地區,越是需要以創新精神探索扶貧模式、完善體制機制,并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舉措。平泉地處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是“燕山—太行山”特困連片地區和環首都扶貧攻堅示范區,扶貧脫貧的典型性很強,壓力也很大。作為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農業貧困縣,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方面的弱勢,都是扶貧過程中要克服的不利因素。
不斷增長的群眾需求和地區發展的薄弱環節,其實也是精準扶貧的發力點。在平泉,貧困戶往往面臨發展產業沒本錢、生產經營怕風險、外出務工就業難的問題,因此,我們把降低生產經營風險作為扶貧的重要因素來考慮,主要采取政府支持產業、企業帶動農戶的方式,引導農戶參與生產經營食用菌、林果等有一定基礎的產業,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有的企業將菌棒及大棚等生產要素賒給貧困戶,更多地擔負起產前投資、產中技術、產后銷售等風險,而貧困戶只負責生產管理即可。
搞好產業扶貧,關鍵是讓企業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既給企業創造發展條件,同時讓農民在產業鏈中找到位置。我們一方面通過政策傾斜、項目支持、資金幫扶等舉措,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在貧困村建設產業園區,給農村造血。另一方面也照顧到企業的發展,每個貧困戶有包括扶貧貸款、上級扶貧基金和市財政基礎設施補貼在內的6.2萬元,可以直接作為股金投入到農業園區和龍頭企業里,既為企業“蓄水”,貧困戶也能生產“得現金”、務工“掙薪金”、入股“分紅金”、土地流轉“獲租金”。
在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是一個系統的升級工程,不僅要協調好資金、管理、就業等不同目標,還要推動農村經濟的規模化、組織化和市場化。企業與農戶不僅要在脫貧問題上成為利益共同體,還要在長遠目標上成為發展共同體,如此才能真正激活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在產業鏈上脫貧攻堅,讓企業當“火車頭”,也要讓農戶買得起票、上得去車,盡可能參與產業項目的經營發展。在實踐中,我們采用“龍頭企業+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企業或園區與貧困戶結對。目前,我們建設了80個相關的扶貧產業園區,直接吸納貧困戶3000余戶,每戶年均增收4萬元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只要我們瞄準群眾的需求,一個一個問題解決,不斷創新扶貧方式,就能讓全面小康的陽光照進每一個貧困家庭。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扶貧 產業 農戶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