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穿越時空的巨變——再看中國西北角

2017年09月12日 09:3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記者王艷明、姜偉超、安蓓

上世紀30年代,范長江曾以一部《中國的西北角》揭開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當年西北的貧困和落后為世人震驚。

時光荏苒,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再看中國西北角,黃土地早已不是范長江筆下的那個西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正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隨著國家一個個大布局、大戰略、大規劃的實施,西北大地上,一幅幅壯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img1

陜西沿黃公路渭河特大橋與遠處的華山相映成景(8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內陸腹地成為開放前沿

“察綏寧甘青新六省,除新疆外,其余五省,就目前現狀而言,經濟價值甚微,比平津及沿江沿海一帶,肥瘦之差,直不可以道里計。”這是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四版自序里的一段話。

80余年過去了,記者采訪中卻得到這樣一組數據:

從2017年4月1日至8月31日,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增注冊企業5014戶,其中外資企業53戶;近5年蘭州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6.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6.61%;今年上半年寧夏全區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164.3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出口121億元,增長144.3%……

數據背后折射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北地區活力奔涌的景象。

在行政區劃上,西北指陜甘寧青新5省區。在范長江《中國的西北角》里,還包括了四川和內蒙古。

就陜甘寧青新5省區而言,這片區域扼西去要道,拱衛中原,歷史上一度是富庶之地,后因交通困鎖和自然環境惡化,與中東部發展差距逐漸拉大。

范長江當年的途經地,看到的大多是道路難行、生產蕭條、餓殍遍地的景象,就連成都平原的新都,“道路兩旁大多破敗不堪”“有許多被餓得半死的農民”。

封閉、殘破、落后是上世紀30年代西北角的代名詞。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西北各省區,站在了向西開放的前沿。

一個個經濟區、自貿試驗區、生態保護區、體制改革試點及改革開放高地在西北各省區先后確立,區域重點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及生態文明建設齊頭并進,給這片遼闊的土地注入無窮生機。

德國的杜伊斯堡,中歐重要物流鐵路樞紐。經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境到此入港的中歐班列絡繹不絕,滿載中國商品的藍色集裝箱被分裝后繼續奔赴歐洲各地。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從蘭州、銀川、西寧等多個城市出發,到達10個國家的15個城市。

靜水深流,潛移默化,更為深刻的變化正在發生。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39歲的農民企業家崔發年,辦公桌上擺著俄文、阿文和中文3種文字的名片。他創建的“張掖市發年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集特色瓜果蔬菜生產、收購、加工為一體,與周邊農戶簽訂種植訂單4萬畝,目前40%的產品銷往中東及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

“這些年眼光和境界都不一樣了”,崔發年說。

一批批新政策正在落地,一家家西北企業走出國門。僅2016年,甘肅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突破100億元;而地處西北邊陲的新疆,正發揮門戶優勢,規劃建設服務“一帶一路”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金融服務、文化科技、醫療服務“五大中心”。

大西北進入“黃金”發展期

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里,除了對沿途的飲食和住宿有生動描寫外,提及較多的還有路。

“西蘭公路”這條用“一百四十萬巨款”修成的“聯絡西北各省的陸路交通的干路”,卻因“未曾用碾壓緊,路面凸凹不平,車行其上,忽高忽低,宛如乘風破浪”,被范長江稱為“稀爛公路”。

80余年后,凡是到過西北的人,感受到的最大變化,可能還是腳下的路。

2017年7月9日是西北交通史上重要的一天。當日,隨著西安北至蘭州西D2651次列車緩緩駛出西安北站,寶雞至蘭州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蘭州市民高建禮迫不及待坐上高鐵回寶雞看親戚。“感覺像飛一樣,日子變化真大。”這位81歲的老人說,他上世紀50年代從寶雞坐火車到蘭州,500公里的路程走了24個小時,而現在僅需2小時。

隨著寶蘭高鐵開通,一條東起徐州,西至烏魯木齊的快速客運專線貫通。至此,幾千年來相距2300多公里的西安至烏魯木齊的“駝鈴古道”,被“絲路高鐵”取代。

一路通百路通,西北不再是角落。2014年底,蘭新高鐵開通運營,甘肅、青海、新疆步入高鐵時代;京新高速2017年7月通車,北京到新疆的行車里程縮短1300公里;蘭渝鐵路今年將全部建成通車,西北與西南大通道貫通,將圓孫中山先生的“百年夢想”。

基礎設施投資變為發展紅利,創新驅動助西北“彎道”超車。

范長江曾經走過的石嘴山,為寧夏生產出第一度電、第一噸煤、第一爐鋼鐵、第一噸活性炭……但經過50多年的發展,煤采沒了,產業舊了,空氣污染了,環境破壞了,城市也“老了”。

面對發展中遇到的挑戰,石嘴山把產業升級作為轉型發展關鍵。5年間,已形成新能源、生物醫藥、新型煤化工、現代紡織4個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近5年來,西部一些地區采取正確的戰略,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會,走出一條‘后發趕超’的道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區域經濟部部長侯永志說。

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引擎,大力夯實基礎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北地區呈現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2016年,陜西省天使投資額達1.29億元,排名全國第12位。而就在兩年前,這個西北科教大省吸引的天使投資額只有192萬元,排名全國第23位。

范長江用他的眼和筆,曾對“西北荒涼”“都是沙漠一樣”的舊認識進行糾正,認為“西北沃野正多,宜于人類生活之地區甚廣。”

如今,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逐步成為西北人民的生動實踐。

金秋時節,蜿蜒曲折的母親河滋潤著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這片沃土。當地近年來實施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一期、二期工程,海南州生態畜牧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生態反哺農牧業,綠色做底處處生機。目前,海南州已有46家龍頭企業,直接或間接帶動4.45萬戶農戶增收。

不僅如此,生態環境的改善還推動旅游業、餐飲業上新臺階,第三產業發展后發力強勁。

2017年上半年,新疆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9.3%;甘肅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次和實現旅游綜合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2.8%和26.6%。

小康路上百姓幸福感節節攀升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扶貧、教育、醫療等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西北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大西北已經完全不是范長江看到的西北角。

家住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坪山村的李澤業,今年考入了江西理工大學。母親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父親常年外出打工,5940元生源地助學貸款圓了他的“大學夢”。

而在80余年前,范長江途經的鄉村,很少能見到學校。在甘肅藏區行進,他偶然間走進一所學校,在與教書先生交談時,這位當地的“知識分子”竟不知“成都”“西安”。

扶貧先扶智。近年來在努力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的同時,西北各地不斷出臺措施,推動教育跨越發展——

在實現集中連片貧困縣鄉鎮幼兒園全覆蓋基礎上,甘肅提出今年要實現貧困地區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寧夏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出2018年貧困地區農村小學三年級以上都要開英語課;青海完善高等教育資助體系,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每年資助3000元。

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讓老百姓看病不發愁——

家住青海省湟源縣城關鎮的謝文國被查出患有膿毒血癥。“要是沒有大病醫保,全家都沒了指望。”謝文國說,自己住院治病花了34萬元,醫保報銷10萬元后,大病保險又報銷14.3萬元。

而80余年前,范長江在西北鄉村行進,經常看到的不是餓死就是病死的老鄉。

生活在今天西北大地的老百姓,不僅豐衣足食,住房條件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6年12月,寧夏石嘴山的張琴因為政府實施棚戶區改造,高興地搬入了新房。“房間104平方米,地板、墻面和衛浴設施等在入住前就已裝修好。”她說。

過去5年,石嘴山累計投入130多億元,16萬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而在甘肅,將全面完成農村D級危房改造,僅今年受益的貧困戶就有11.05萬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持續發力,帶動更多百姓脫離貧困奔向“致富路”——

西北各省區因地制宜,探索出光伏扶貧、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多種發展路徑。

2016年,陜西實現151.75萬人脫貧;甘肅全年減少貧困人口62萬人;寧夏全區19.3萬人擺脫貧困;青海省順利完成11.6萬人口脫貧;新疆實現5個貧困縣摘帽、810個貧困村退出、63萬人脫貧。

80余年后,再看中國西北角,舊貌換新顏的西北大地,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書寫新的篇章。(參與記者王大千、任瑋、藺娟、符曉波、賈立君、童方)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西北 長江 發展 扶貧 西北角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