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觀復博物館追尋“景泰藍前世今生”
近日,文化創意產品的隊伍中又添“新寵”。以故宮博物院院藏“清乾隆掐絲琺瑯爵杯”為原型,由上百位工匠,歷時三年打造,觀復博物館與北京故宮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并同時推出“觀復app”的第一個知識型輕產品———視頻課程《景泰藍前世今生》。
掐絲琺瑯爵杯
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歷程中,形成多職能的文化復合體。最為顯著的是其所具備的公共性和教育性。互聯網時代,觀復博物館將文創實物與虛擬傳播結合起來,旨在發現藝術走向大眾的更多途徑。
正名為“銅胎掐絲琺瑯”的景泰藍,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工藝———燕京八絕之一。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表示:“作為中國宮廷獨有的藝術,景泰藍藝術始于歐洲,來源于元代,進入中國以后,被中國宮廷所重視。與陶瓷、玉器、家具等官民共享的使用器不同,在中國古代宮廷,景泰藍從沒有進入到民間。因此,景泰藍的仿制一直是一個難題。”
“景泰藍的仿制,可以做到六七分像。但要做到百分之百像的時候,就會有很大的難度。也就是說,其成本不僅是材料成本,更重要的是工藝成本。”馬未都說:“時至清代,物阜民豐,國力強盛,景泰藍工藝獲得長足發展,清廷造辦處專設琺瑯作,制造宮廷景泰藍器皿,且品類豐富,工藝繁復,造型精美,色彩艷麗,尤其是乾隆時期的景泰藍工藝,是在景泰藍工藝中最為精美的。”
在外交史上,景泰藍亦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中國文物學會漆器琺瑯器專業委員會會長陳麗華介紹,景泰藍“制作工藝起源于元代,由阿拉伯地區傳入我國,很快便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藝術土壤中生根、開花并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最好結晶之一。
馬未都表示:“由于爵杯的制作非常復雜,因此,以景泰藍制作極其少見。目前已知,只有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各有一只。這也加大了文創的難度。因此,此次復制的每個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必須用到40克黃金,12遍古法鎏金,才能最終體現出其內涵。由于是按1∶1比例復制,整個制作過程共有108道工序,歷時720個工時,從釉料配比、胎體材料、寶石色澤的選擇,到制胎、掐絲、點藍、打磨等工藝流程,均按照清代乾隆年間宮廷造辦處的古法工藝制做。”
在打造文創產品的同時,觀復博物館同時推出“觀復app”的第一個知識型輕產品——視頻課程《景泰藍前世今生》。在此多媒體中,其將鼓勵用戶“眼耳并用”地學習。
據了解,“觀復App”內容平臺依托觀復博物館的實體優勢,將知識與文化產品結合,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力量,增強博物館與社會的聯系,從而傳播文化。此視頻課程《景泰藍前世今生》身兼課程、史料解讀、文化傳播三個職能,由表及里,由淺及深,首次結構化地全面介紹了景泰藍工藝。
據了解,該視頻課程將在9月底于“觀復app”平臺上亮相,并同期推出《景泰藍前世今生》一書。馬未都表示,掐絲琺瑯“基業長青杯”的推出以及“觀復App”內容平臺的建設,是將文化領域內的實體產品與線上虛擬產品的一次有機結合和大膽嘗試。
編輯:楊嵐
關鍵詞:觀復博物館 景泰藍前世今生 清乾隆掐絲琺瑯爵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