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讓民營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
9月5日,廣州市召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這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召開關于民營經濟發展最高規格的一次會議。這次會議的最大亮點是正式發布了《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民營經濟20條”)。
一直以來,民營經濟就是廣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上半年,廣州市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3884億元,同比增長7.5%。民營經濟占全市GDP比重約四成,吸納就業人數超過450萬人。民營經濟更是廣州創新發展的主力軍。截至2016年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中,98.1%是民營企業;13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中71%是民營企業。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市民營企業專利申請量占全市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的90%以上。當前,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廣州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民營企業將會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民營經濟完全產生于市場,具有敏銳和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在一個規則完備市場主體地位平等的成熟市場里,民營企業自身就能夠充分發展茁壯成長。可以說,民營經濟就是典型的環境經濟。一個地方的民營經濟發展得好不好,并沒有什么秘訣,關鍵就在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培育出適合民營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民營經濟一直領跑全國,正是得益于多年來持續不斷地通過各種措施來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當前的情況下,廣州的民營經濟要再上新臺階,成為廣州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需要我們更好地服務民營企業,掃除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民營經濟20條”的出臺非常及時,這對廣州的民營企業以及投身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客們來講,無疑是極大的激勵與鼓舞。
“民營經濟20條”聚焦廣州民營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如市場準入存在“玻璃門”“彈簧門”,工商注冊便利化水平不夠高,行政審批環節多,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成本高等,并充分借鑒國內先進城市在促進民間投資發展、保障創新型產業用房、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實施工商集群登記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結合廣州實際消化吸收再創新,保證了政策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含金量。而且,為確保文件出臺后能夠落到實處,讓民營企業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每一項政策措施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要求各有關單位同步制定配套細則,在文件發布后1個月內印發實施。
可以說,“民營經濟20條”是一份專門為廣州民營企業“量身定制”的政策文件,想民營企業之所想、急民營企業之所急,給廣州民營企業送來了政策東風,讓他們吃下了發展“定心丸”,注入了“強心劑”,能夠真正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增添信心,增加活力,實現健康發展、更好發展。
優化企業發展的市場環境,就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民營經濟20條”給民營企業派發了扎扎實實的政策大禮包。接下來,隨著各有關部門制定配套舉措,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相信必將推動廣州民營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民營企業 民營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