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慈善組織動員捐贈能力提升 近5年每年均超500億元
慈善法施行1年網絡捐贈超10億人次
慈善組織捐贈近5年連續超500億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以下簡稱“慈善法”)施行1年來,以“政府推動、民間運作、社會參與、各方協作”為特征的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的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據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今日透露,近年來,我國慈善組織動員社會捐贈的能力明顯提升,從2006年的不足100億元發展到近5年每年都超過500億元。
“互聯網+慈善”造就了一個全新的慈善生態。互聯網募捐因其開放性、便捷性和低成本,動員了網民的廣泛參與。據不完全統計,慈善法實施1年來,通過網絡實施捐贈的超過10億人次,僅騰訊開展的“99公益日”就動員社會捐贈9.5億元,有4500多萬人次參加捐贈。有些基金會來自于互聯網的公眾捐贈已經占到捐贈總收入的80%以上,以企業為捐贈主體的舊有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顧朝曦說,慈善事業制度體系基本構建成型。慈善法頒布后,與慈善法相銜接的《志愿服務條例》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修訂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中宣部、民政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信辦、銀監會等部門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如《慈善組織認定辦法》《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受理投訴舉報辦法》《慈善信托管理辦法》《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定》《民政部關于慈善組織登記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做好慈善信托備案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等,慈善組織認定登記、公開募捐管理、慈善信托管理、慈善活動支出、互聯網公開募捐平臺、志愿服務都有了細則規范。
《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和《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都將社會力量參與救災工作作為制度性安排納入其中。此外,全國人大在修訂《民法總則》、企業所得稅法和紅十字會法時都充分考慮了與慈善法的銜接。
慈善法將慈善組織確立為慈善事業的主要載體。近年來,慈善組織社會貢獻度不斷提高,正在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積極力量。慈善法的實施大大激發了社會力量通過慈善組織參與慈善事業的熱情。
顧朝曦說,截至2017年第2季度,全國社會組織總數達到72.5萬個,其中相當一部分在慈善領域開展活動。隨著慈善組織登記認定工作的逐漸展開,慈善組織數量快速增長,以從事慈善事業為目的的社區社會組織增長尤為迅速,它們在整合社區資源、滿足社區需求、推動社區自治、促進社區融合等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慈善組織開展了一大批特色鮮明、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品牌項目,每年受益人群達1千萬人次以上。近年來,慈善組織動員社會捐贈的能力明顯提升,從2006年的不足100億元發展到近5年每年都超過500億元;捐贈款物從一般資金、物資,擴展到有價證券、不動產和知識產權等;一些企業、個人捐贈股權設立的基金會,為慈善事業注入了更為豐富的資源。
一些慈善組織建立救助平臺,集信息、醫療、籌款為一體,面向困難群體遭遇大病、意外傷害等提供緊急救助,對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政策形成有效補充。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的9958項目,已募集善款2.8億多元,其中個人捐款占86%,救助9908人次,支出救助款1.5億多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的919大病救助工程項目,運行16個月以來籌集善款逾億元,救助近3000人次。
此外,截至2016年底,我國志愿服務組織總量超過30.6萬個,志愿服務站點超過15萬個。2017年6月,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正式上線運行,目前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中實名注冊志愿者已達5000萬人,注冊志愿團體已超過43萬個,發布志愿服務項目超過96萬個,記錄志愿服務時間超過8.5億小時。
編輯:秦云
關鍵詞:慈善組織 社會捐贈 超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