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莆田:可持續發展才有可持續美麗
◆2012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復莆田市作為全省唯一的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
◆2014年12月,莆田列入國家首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試點以來,莆田市在121個村莊先行開展以“村莊規劃編制、土地整理、村莊整治、新型社區建設、產權制度改革”等為主要內容的試點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整治環境
不想離開干凈的家
盛夏時節的涵江區江口鎮東大村,村道寬敞整潔,一棟棟南洋風情的古民居散落在村莊里……有山有水有鄉愁的東大村,已是莆田市“文化休閑旅游”的新名片。
此前的東大村卻是另一番景象,生活垃圾和廢水隨意排放,房前屋后蚊蠅亂飛。村民康榮富說:“很多村民外出經商、務工了就在外面安家,都不愿意回來。”
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東大村對環境衛生進行全面整治。
東大村黨支部書記康宗龍介紹,這些年村里還新建了垃圾收集池,購置垃圾車、垃圾桶,定點、定時及時清運垃圾,做到生活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達到100%。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入戶宣傳、制定村規民約、簽訂“門前三包”責任制、實行垃圾袋裝等措施,群眾的思想觀念逐漸改變。
68歲的陳珍富在村里當保潔員已經兩年多,除了每天在村里巡查兩三次外,還是義務宣傳員。他說:“現在村子環境變好了,大家就是往地上扔個煙頭都不好意思。清掃任務輕松了很多。”
康榮富高興地說:“很多出去的人都漸漸回來了,一到節假日連外地人、城里人也來我們這里度假,我們世代生活的家園越來越美,日子也越來越紅火。”
完善配套
返鄉創業有奔頭
林建國最近正忙著準備貨源,以迎接9月的深圳珠寶展。林建國是莆田市一家珠寶公司的董事長,公司位于秀嶼區東橋鎮的上塘新街。“3年前選擇回鄉創業的決定是對的。”
上塘原是一個小漁村,土地貧瘠,都是鹽堿地。窮則思變,上世紀90年代,許多上塘人選擇外出闖事業,也有部分人從長樂、福州等地購進首飾模具進行推銷,隨后轉向金銀玉器飾品加工和銷售,這也為上塘珠寶產業的發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此,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上塘村決定以珠寶產業為主導產業。“只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才有鄉村的可持續美麗。”上塘珠寶城管委會主任說。
在林建國看來,交通便捷、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的上塘極具發展潛力。2015年3月,他毅然把所有工廠搬回了莆田,在他的帶動下,家里3個兄弟也都在家鄉做起了銀飾生意。
事實證明林建國的選擇是對的,產業基礎的跟進讓上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上塘珠寶城逐漸形成以銀飾為主的研制、生產、批發中心,朝著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幾年下來,當初只有十幾個經營戶的“小店街”,搖身一變成為全國重要的銀飾珠寶基地之一。
規劃開發
紅磚舊居留住鄉情
炎炎夏日,莆田市西天尾鎮后黃社區的“荔城區華僑記憶檔案展覽館”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緊張布館。
這座展覽館是由印尼華僑羽毛球世界冠軍林水鏡的故居改造而成,主要用來展示華僑的創業史。預計年底開館。
林玉祥是林水鏡的堂哥,他經常到老宅來轉轉。“以前這房子是我幫著打理,曾有人出180萬元想買這房子,林水鏡一家始終沒同意。”沒想到,聽說村里在整合老民居資源提升鄉村旅游產業,林水鏡一口就答應了,只要了110萬元。
說到這事,后黃社區居委會主任許麗紅感觸良多。當時,鄉村旅游剛剛起步,很多人懷疑甚至反對,100多萬買一棟舊房子到底值不值。
上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從海外歸來的華僑們在后黃村建造了一座座“紅磚厝”。這些“紅磚厝”既有莆田傳統建筑風格,又處處彰顯南洋風味。林水鏡的故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5年3月的一天,天下著細雨。28名由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村民代表組成的參會人員仔仔細細地看了一圈后,居然全部舉起“贊成”的牌子。
像這樣的古民居村里還有100多棟,村里采取購買、租賃流轉等形式,對這些老宅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和保護開發,經過修繕后作為民俗展廳、文化創意展示中心、鄉村生活體驗中心等。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2日 11 版)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美麗 莆田 鄉村 珠寶 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