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營改增五周年稅改紅利盡顯 累計減稅1.61萬億元
始于2012年的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中的“重頭戲”。五年的時間,我國完成了現代增值稅制度的華麗轉身,實行60多年的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對三次產業實現全面覆蓋。
營改增同時是近年來我國實施的減稅規模最大的改革措施,迄今已累計減稅1.61萬億元。眾多企業案例說明,通過實施營改增,全面打通抵扣鏈條,不僅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更實現了全產業的減稅效應。
更為重要的是,營改增為深入推進稅制改革積累了經驗。下一步,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將對稅率結構不合理、少數納稅人因抵扣不充分導致稅負增加等問題“對癥下藥”,并將推動增值稅立法進程。
成效 稅制平穩轉換 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我國營改增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率先拉開大幕,五年時間,從上海到全國,從部分行業到所有行業,營改增完成了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的改革過程。
回顧營改增的五年歷程,稅務部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7.9%,而當時北京是接近80%。上海要想謀求強勁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第三產業比重迫在眉睫。2012年,營改增帶來了發展契機。重復征稅負擔較重、處于抵扣中間環節,又與生產、流通、生活聯系緊密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首輪試點行業。
不到一年,上海的試點就產生了顯著效應,2012年9月,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江蘇等8個省市,當年減稅就達到420億元。為避免稅收政策“洼地效應”,2013年8月,“上海模式”推廣到全國。2014年,與第二產業關聯度較高的鐵路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等行業納入試點,并在全國推開。跨區域、跨行業抵扣鏈條的形成,強化了區域內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此時,全面營改增的條件已經成熟,甚至已經成為迫切的需要。
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迎來全面推開。我國實行了60多年的營業稅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同時增值稅在我國實現了對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全面覆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營改增因涉及納稅人多、覆蓋面廣、業態復雜等特殊性和困難性而備受國際關注。過去的五年,中國克服種種困難,將改革由點到面、由局部向整體逐步推開,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實現稅制平穩轉換。
據統計,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的營改增改革,迄今已累計減稅1.61萬億元。其中去年5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已累計直接減稅8500多億元,實現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作為改革“領頭雁”的上海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上海市國稅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上海營改增累計減稅逾1967億元。其中,2016年,營改增試點四大行業累計減稅約840億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增 營改 增值稅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