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優化營商環境 積蓄發展動能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穩中求進做好全年經濟工作的必然選擇。
上周,多個省份出臺政策舉措,就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改善營商環境進行了部署。比如,云南推出降低企業稅費、用能成本、融資成本等75條措施,預計全年可為企業減負700億元;重慶則從優化營改增政策、擴大企業所得稅優惠范圍、減征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等9個方面入手,將為實體經濟減稅800多億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
吉林發布“零見面網上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和“到大廳一次辦”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企業或個人辦理清單內項目可實現“零見面”“一次性”辦結;遼寧通過“六項改革”“四項服務”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部24個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中,省級層面針對企業的收費項目已全部取消。
作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多證合一”在全國多地展開并取得突破,不少地區還提前實現了這一改革目標。繼吉林、河南、湖南等省份之后,廣東宣布將在9月1日起全面實施“多證合一”登記模式,此舉較國務院規定時間提前了1個月。
營商環境的改善,釋放了市場主體的活力,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重點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引擎。其中,信息經濟核心產業、旅游產業的增加值均保持在兩位數增長,而節能環保、健康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也表現不俗。
在北京,以電子信息、醫藥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為代表的高端產業,繼續領跑上半年工業增長,提升了區域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與營商環境的優化與改善緊密相連。
從各地的實踐看,凡是營商環境較好的省份,其對各類高端資源要素聚集的吸引能力也較強。換言之,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在從成本優勢向人才、技術、資本、服務、品牌等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中,營商環境將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對標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在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上仍有一定空間,部分地區對于中央政策認識不到位,一些行政壁壘和進入門檻雖詬病已久但依然存在,徹底打破“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尚需時日。
令人欣慰的是,各方對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從未停止。上周,國務院層面先后印發了《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這些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不僅給實體經濟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還帶來了公平公正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而后者正是更多市場主體所期盼的。(顧 陽)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環境 營商 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