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反傳銷江湖的紅與灰:解救、討債、反洗腦與身份困境
2005年8月,國務院發布《禁止傳銷條例》和《直銷管理條例》,再次明確傳銷活動在我國的非法性質,并為傳銷行為做了定義,明確了查處措施和法律責任。
第二年,李旭開始反傳銷工作。李旭回憶,2006年,他剛開始反傳銷時,單槍匹馬,跑遍全國各地對傳銷受害者進行勸說和解救。
同一年成立反傳聯盟的還有凌云。2006年,他剛上大學,一個朋友加入了傳銷組織,他開始每天查詢傳銷方面的信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新聞報道和典型案例。后來,他把收集到的資料發給了這個朋友,朋友才離開了傳銷組織。朋友向他描述,傳銷組織里的人都是在校大學生、農民工和下崗工人。
學習行政管理專業的凌云在網上建了一個QQ群,“出發點是防范學校學生的傳銷。”后來各種各樣的人涌進了這群里。
凌云的第一次解救行動是在2008年的“五一”。
當時,他還是一名大學生,來自山西、河南、山東的家屬同時找他幫忙,對方訂好票后他就出發。在火車上站了十幾個小時候才到達目的地。“這幾個傳銷受害者都是在校大學生,家人阻止的時候都采用極端方式,比如喝農藥自殺。”凌云回憶說。
最初,每次解救,凌云都是只身前往。曾經在河北保定解救一個在校女大學生的時候,傳銷組織的人員發現了凌云,派了30幾個人在大街上追趕他。
那幾年,反傳銷的隊伍還在繼續壯大。2007年,工廠老板蔣德勝得知身邊一個朋友從傳銷組織逃離出來后,他開始關注傳銷的事情,在網上查相關的課程,看朋友的筆記,意識到傳銷的洗腦“威力很大”。從那時起,他放下廠子里的活兒,加入一些網絡反傳銷的群里,專職搞起了反傳銷。
另一位反傳銷人士張東是從傳銷組織里逃出來后轉向的反傳銷。 2011年,大學生畢業生張東離開傳銷組織后,掌握了他們的組織結構、生活習慣、運作模式和工資算法的基本漏洞,并加入了一家反傳銷組織。
解救過程中,他們通過跟蹤傳銷組織里的“領導”,或者根據受害者家人朋友提供的照片來判斷位置。定位主要依靠科技公司,他們發給對方一個鏈接,只有鏈接被點開,他們才能定位。“我們前期要花很長時間摸清他(傳銷受害者)的興趣,再發一個他感興趣的鏈接。”對方點開后,他們根據定位在附近蹲守,跟蹤疑似傳銷的人,到了窩點后再報警。
每天,張東的團隊通過QQ群,百度反傳吧和天涯論壇接到的求助電話有200多個。最快的時候,他花了3個小時就救出受害者;最慢的一次用了21天。
反傳銷這幾年,張東遇到過很多受害者的家人抱著僥幸心理,“以為孩子做一段時間就會出來了,不愿意花錢找我們。”
李旭給深陷傳銷的人講解其中的套路。截屏圖
“反洗腦”
李旭“反洗腦”的主要目的是拆穿傳銷里的套路和騙局。
盡管每年勸說和解救上千人,不過李旭心里清楚,很難判斷勸說是否成功。“就像醫院一樣,不能包治百病。”
每次勸說之前,李旭會試圖取得對方的信任,并不會提讓對方反感的“傳銷”二字,再講述自己的經歷,打破對方的心理防線。
接著他從數字上的漏洞入手,告訴受害者錢是如何分配,他為什么拿不到錢。再把相關的受害者資料展示出來,“一套流程下來,一般只需三四個小時候,受害者就開始意識到問題了。”
和李旭一樣,蔣德勝掌握了傳銷的所有套路。比如進門前先電話通知,是為了防止被外人察覺;組織上層和下層不住在一起,是為了方便分贓等。
從2007年開始,蔣德勝曾在深圳當地五六十個城中村和三四十個小區內,成功對100多名傳銷受害者進行“反洗腦”。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反傳銷江湖 紅與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