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內蒙古少數民族女干部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55歲的烏蘭是內蒙古自治區蒙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是國際上最大的蒙醫醫院——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的院長,推動傳統蒙醫藥走向國際化是她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從一名蒙醫五療專業的醫生成長為一名副廳級干部,烏蘭多年來一直為蒙醫藥發展鼓與呼。她一手抓蒙藥廠和蒙藥制劑室發展,推動蒙藥新藥研發和蒙藥標準化建設,一手抓蒙醫診療發展,使蒙醫療術在更多疑難雜癥中發揮作用。有一次,聯合國專家在考察內蒙古的幾所蒙醫院時,她用一根銀針將美國需要花費萬元以上的一名患者的肩周炎治好了,看得人目瞪口呆。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少數民族女干部的數量從最初的個位數發展到現在的25152人,占干部總數的12.2%。像烏蘭一樣的眾多少數民族女干部,憑借各自的特長與優勢,走上內蒙古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等領導崗位,成為干部隊伍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傳統上,蒙古族女性享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廣泛參政議政卻是新中國給她們帶來的變化。今天,從嘎查村支部書記到旗縣區主要領導,從機關部門骨干到地區黨政一把手,從廣袤草原到國家部委,已有一大批優秀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女干部在重要領導崗位上當主官挑大梁,在基層工作一線當先鋒成為主心骨,在各行各業中顯身手展宏圖。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錫林郭勒盟的嘎查長額爾登格日勒頭扎馬尾辮、身著蒙古袍,面帶微笑、充滿自信地向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增加蒙語授課農牧民子女就業崗位的建議。“沒想到回來不久,盟里就積極為廣大農牧區大學生提供了眾多公益性崗位,解決了不少牧區青年的就業問題。我的建議得到了落實,自己感覺很有成就感。”她滿意地說。在內蒙古自治區,每個旗縣嘎查都配備了少數民族女干部,盡管基層條件艱苦,她們卻積極履職盡責。
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女干部發揮自身語言、性格等優勢,在文化、宣傳、教育、衛生、人事等方面展示才干。蒙古族女干部牧蘭曾任內蒙古直屬烏蘭牧騎藝術團團長,帶領演員們研究和探索長調、短調等唱法,不僅帶著文化下鄉,滿足偏遠農牧民的精神文化需要,還學習外語,把蒙古族歌曲帶到亞非歐美國家。
據統計,在內蒙古,平均每8個家庭中就有一個多民族混合家庭。內蒙古黨校民族理論教研部教授達日夫說,在多民族混合家庭中,女干部既尊重差異,又包容多樣,成為一個大家庭中凝聚各方文化和習俗的粘合劑,進而帶來了民族團結。
“最初與漢族丈夫建立家庭時,雙方父母考慮到生活習慣和民族風俗的差異極力反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隊長、蒙古族蘇亞拉回憶說,但如今看到一家三口幸福美滿地生活,雙方老人的態度有了180度大轉彎,十分滿意。在蘇亞拉的影響下,兄弟姐妹4人中有3人也與漢族通婚。
少數民族女干部受教育水平較高,在家庭中發揮著相夫教子的作用,在工作中注重示范帶動,有利地促進了本民族人口素質的提高。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之初,蒙古族群眾每萬人中僅有350人上過小學,7人上過中學,文盲比比皆是。特別是蒙古族女性,大多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現今,蒙古族群眾中每1萬人至少有134人上大學,大批的蒙古族女碩士、女博士也脫穎而出。
在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女干部不斷地吸收新事物、新思想,具有較強的平等意識,自強不息,開放而包容,這些進步觀念和思想,對改變一些少數民族群眾中的落后觀念和習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蒙古語里,“胡達古拉”有著“盼弟”“求弟”的意思。內蒙古婦聯主席胡達古拉出生在重男輕女的社會中,并且很小時父母雙亡、生活困苦,通過刻苦學習一步步成長為女干部。“有知識、有想法、獨立自強的女性最有魅力。”她在許多場合將自己的故事講給少數民族女學生聽,鼓勵她們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并調動社會力量、組織婦聯對貧寒少數民族女大學生進行幫助,保障少數民族女學生公平地接受教育。
2013年,身著藍色傳統蒙古族服裝的烏蘭,登上聯合國總部世界衛生組織的論壇,自信地向各國代表娓娓道來中國蒙醫藥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烏蘭的竭力推動下,蒙醫藥廣受信賴,每年來內蒙古進行蒙醫藥治療的外國患者超3萬人。內蒙古蒙醫藥機構與美、日、韓、蒙古等國展開學術合作,并在蒙古國建設蒙醫傳統療術中心,蒙醫藥成為內蒙古對外交往和國際交流的橋梁紐帶。(李仁虎 張麗娜 王靖)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內蒙古 少數民族 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