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開放的草原更遼闊——內蒙古輝煌70年系列述評之對外開放篇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7日電題:開放的草原更遼闊——內蒙古輝煌70年系列述評之對外開放篇
新華社記者殷耀、于嘉
開放,是支撐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活水源流;開放,是推動一個地區擁抱現代的春潮東風。曾經是“歷史后院”的內蒙古,在我國改革開放大潮中勃發活力,成為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成為連通中外的貿易集散地。
回首天地蒼茫,放眼無限風光。對外開放,給內蒙古自治區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帶來了思想的解放,帶來了經濟的騰飛,帶來了社會的繁榮。各民族以寬廣的視野、開放的胸襟交往交流交融,人民更自信,前景更廣闊。
沿邊開放譜新篇
“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機遇轉化為世界機遇,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毗鄰俄羅斯、蒙古國的內蒙古以此為契機,努力搭建開放平臺,彰顯沿邊開放的魅力。
在4200多公里邊境線上,一個個現代化的沿邊開放口岸,宛如一顆顆閃亮的珍珠,點綴著祖國北疆,敞開向北開放的大門。
滿洲里,一個經濟體量曾經很小的口岸,如今每年的進出口貨運量位居全國前列。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游覽邊城風光,采購優質商品。這里的中俄互市貿易區試運行一年間,銷售貨品2萬噸,交易金額1.5億元,越來越多俄羅斯人前來“淘金”。這里的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半年多,跨境電商、離岸金融、保稅交易等前衛、時尚、復雜的高端業態逐步體現。
二連浩特,曾經只有幾千人的邊陲小鎮,不僅成為邊貿發展的熱土,還擔起中歐班列的樞紐重任。從這里起家的跨境電商“烏蘭巴托城市商店”,深受蒙古國消費者熱捧。在這里經商多年的浙江商人薛玉梅,生意就像三級跳,從農副產品到紡織品、輕工產品,現在又經營起家電。
口岸繁榮的背后,有著國家的囑托和支持,有著自治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支撐: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對外開放平臺建設,讓沿邊地區充滿活力、更具魅力。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60%以上的中歐班列途經內蒙古,全國六成以上的對蒙貿易由內蒙古實現。這里正以沿邊開放作為抓手,敞開大門謀發展,以更高站位邁向世界經濟大舞臺。
融入全國大格局
在大開放中實現大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內蒙古毗鄰八省區,橫跨東北、華北和西北,靠近京津冀、東北等中心市場和出海口,是華北連接西北的經濟通道。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加快形成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和林格爾新區,南臨黃河,北擁草原,是呼包銀榆城市群的核心區,今年2月揭牌以來,相關建設加快推進。它的誕生,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它的方向,是推動大數據、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加速發展,提高全區開發開放水平。
天津無水港、曹妃甸內陸港相繼落戶大草原,貿易企業在這些“旱碼頭”享受訂艙、存放、提貨等“一站式”服務,出海口直接連到了大草原,深居內陸的內蒙古張開風帆、起錨遠航。
面對增速換擋、動能轉換的經濟新常態,內蒙古自治區跳出當地謀劃事業,制定促進大數據發展應用的若干政策,出臺落實“互聯網+”、中國制造行動等支持政策,優化開放發展的軟環境,以更寬胸襟廣納天下英才。
縱橫千里的沃土,四通八達的交通,內蒙古以開放姿態迎五洲賓客。自治區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連接“三北”的客貨運通道和橫貫區內的東西干線鐵路通道,實現全區12個盟市民用機場全覆蓋,立體交通網絡讓你來我往更便捷。今天的內蒙古,正在聯動周邊,打造開放新優勢,拓寬發展新空間。
擴大合作“朋友圈”
以更大視野廣交朋友,實現經濟層面的互利共贏,更加注重文化、社會層面的相遇相知。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努力推動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增進了解,深化友誼。
二連浩特市第一中學一間教室內,蒙古國14歲女孩胡蘭,一邊聽講,一邊認真做筆記。“來中國留學2年多,學會了漢語和英語,老師和同學們很熱情。”內蒙古自治區對外教育合作不斷推進,全區各級政府已為前來留學的蒙古國學生提供各類獎學金1200多萬元。
蒙醫藥交流合作也成為傳遞友好的紐帶。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開業5年多來,收治蒙古國、俄羅斯等國患者1.8萬人次,為外籍患者減免30%醫療費,累計讓利200余萬元,還組織專家到蒙古國義診,受益患者3萬多人次。
今年初,內蒙古蒙科北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蒙古國國立大學聯合研發的“蒙古國北斗衛星放牧系統”運行成功。
朋友多了路好走。內蒙古自治區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關系,同1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41對友好地區關系。自治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不斷描繪合作共贏的新藍圖。
像雄鷹仰望藍天,像江河向往大海,草原兒女正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跳出內蒙古,登高望遠,放眼世界,積極融入國家乃至全球發展的開放大格局。(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內蒙古輝煌70年 對外開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