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打破壁壘到躋身尖端 “國之重器”無人機傳奇
他們廢寢忘食投入研究,翻閱資料、查找數據、反復試驗……在科學的道路上進行著辛勤的跋涉。終于,首批7臺發動機樣機研制成功,一舉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
用責任與擔當構筑“國之重器”
信息時代,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大型電子戰飛機被稱作“軍事力量的倍增器”,屬于“關鍵的少數”……如果受制于人,無異于給自己套上了戰略枷鎖。在西安愛生,身著藍色工裝的研發和生產人員最清楚:他們的工作,一邊聯系著國家安危、國防強盛,一邊關系著前方將士的生命。“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為國家做點實在的事。”江衛國表示。
“新型無人機系統必須依靠大集團作戰,大系統就需要大合作、大協調、大組織。”西安愛生分別作為三型無人機系統的總師和副總師單位,負責協調組織學校內外,積極對接其他研制生產單位,保證政令和信息的暢通。
據粗略統計,三型無人機系統分別聚合了幾十家單位,如果算上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商,數量達到上百家。參與研制單位分布全國各地,如何實現資源的優化?
“365”工作制、并行工程、異地協同,雖然立項時間不同,但從一開始,三型無人機系統項目發起的就是全線集群沖鋒,是在全國范圍的“非線性”作戰,不分任務分工,每個成員都是沖鋒陷陣的戰士。
“干軍工項目,不單要講奉獻、攻堅克難,還要有不怕死的精神。”科研人員康正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那是一個秋日下午,某型無人機系統進行第二次科研試飛。正常起飛至預定高度后,系統突然出現異常——對講機里傳來急促的聲音——“未按規定完成任務!”
“系統復位,重新進入試驗程序。”然而,故障無法排除,二次試驗失敗,只能緊急迫降。這一刻,氣氛緊張起來——這可是一架攜帶了戰斗部的無人機。幸好,飛機墜落在10多公里外的荒野,人員安然無恙。
接下來怎么辦?按照操作規程,攜帶戰斗部的設備試驗失敗,應該現場組織銷毀。為最大程度保障人員生命安全,不允許組織搶救拆解。驚魂未定的人們,看著遠處的無人機,一時都愣住了……
“哎呀!數據還在里面。”不知誰大喊一聲,大家這才回過神來。
“要把數據搶出來!”幾個技術人員邊喊邊沖了出去。“你們瘋了!萬一飛機爆炸怎么辦?”在場的部隊官兵把他們死死抱住。但這些參試者完全忘了危險:“那些數據太珍貴了,幾年的心血呀!要是飛機毀了,型號就要從零開始,時間根本來不及了!”
被他們的無畏打動,經過短暫考慮,部隊干部陪同他們,硬是把數據搶了出來,并安全“救回了”飛機。
經過縝密排查,原來是一個元件焊接頭上的松香,因受潮松動導致故障。“要是那次直接引爆飛機,我們就可能要重新歸零,耽誤好幾個月。”接下來的時間里,團隊頑強地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保住了一個又一個關鍵節點。
作為我國著名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系列中小型無人機系統及其動力裝置的高科技企業,西安愛生技術集團公司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確認為中國最大的中小型無人機科研生產基地,并入選“中華之最”。
(注: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躋身尖端 “國之重器”無人機 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