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三類升學陷阱緣何讓一些考生家長頻頻中招
輕信“陌生人”
黃亮大學畢業后,沒有急著找工作,而是準備開一間酒吧。
想法有了,卻苦于沒有創業資金。
黃亮想走“捷徑”湊生意本錢,于是在網絡及微信朋友圈內發布信息,稱自己可以辦理各類入學及證書事宜,有需要者可以跟他聯系。
沒想到這樣一條“很隨意”的信息,卻有人當了真。2013年6月至8月,烏魯木齊市市民王剛托黃亮幫其兩個朋友的孩子辦理重點中學入學事宜,并向其支付了8萬余元。
2015年9月,李華找到黃亮,讓其幫忙辦理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并向其支付1.26萬元。
2015年9月至11月,烏魯木齊市市民趙霞向黃亮支付12萬余元,托其辦理某大學入學資格及獲取各類資格證書。
幾年里,找黃亮辦事的人絡繹不絕,黃亮共“籌”得資金29萬余元。他計劃著先用這些錢做生意,獲取利潤后再分別歸還,沒想到酒吧因經營不善賠本。
2015年年底,黃亮在其親屬的陪同下,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并退賠大部分贓款。2016年8月1日,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法院一審以詐騙罪判處黃亮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10萬元。
辦案法官告訴記者,在一些升學騙局中,家長找的所謂能“辦事”的人均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僅僅是在網絡上看到“辦事”信息,便輕信對方,最終被騙。家長和學生不要被焦灼沖昏了頭腦,大多“捷徑”實則暗藏隱患,要時刻擦亮眼睛、保持理性,以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文中當事人為化名)
編輯:梁霄
關鍵詞:升學 陷阱 考生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