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保潔阿姨撿廢品賣錢捐給貧困患兒:原本就不屬于我
“遇到困難的,幫一把是一把”
趙艷芬跟老伴和孩子們租住在姚橋附近,每天騎三輪車上下班,每天4點起床,5點出門,早上5點半,開始一天的工作:清掃廁所、打掃辦公室、整理病房,出去午休要一直工作到下午5點。看似普通的清掃工作,趙艷芬卻做得格外認真,“床板、腳踏這些衛生死角都得消毒,孩子們都生著病,衛生要做到位”。
喜歡孩子的趙艷芬在打掃衛生的時候,喜歡和患兒家屬聊天,“孩子們都很有禮貌,我一去病房都是‘奶奶好’,天熱的時候家屬們還送飲料送水果。”趙艷芬說,有的孩子病情嚴重或者醫藥費湊不齊的,家長們是愁眉苦臉,有的低著頭小聲哭,“也都理解,遇到家里確實困難的,我都給他們湊上50塊錢,幫一把是一把。”
作為一名保潔員,趙艷芬的工作不能不說辛苦,而收入卻相對微薄,每個月2000元。為什么把辛辛苦苦掙的錢往外捐?她笑道:“錢不多,算是給孩子們買點兒吃的。”自己能力有限,百兒八十的,也就是一份心意,不值得一提。
“這些瓶子本不屬于我,賣了錢就得捐出去”
提起撿廢品賣錢,趙艷芬說,最初的時候,看到有家長將飲料瓶子和廢紙隨意丟棄,自己都默默地撿起來,她希望醫院能干凈些,“本來都是孩子們多,還都生著病,我的工作就是讓孩子們舒服一些”。
漸漸地,趙艷芬將撿垃圾的范圍延伸到醫院外圍,垃圾也越撿越多,她說:“這些飲料瓶子還有其他垃圾原本就不屬于我,所以賣出去的錢就不能屬于我,都得捐出去。”
2016年冬天,病房里來了一對來自駐馬店的雙胞胎男童,雙目失明,父母已經不在人世,每天由爺爺奶奶牽著手做治療。趙艷芬看到后,從家里拿來小孫子的衣物給他們,領了工資后給患兒奶奶手里塞上300元。患兒出院后,她又通過轉賬的方式捐助對方100元,得知雙胞胎一家又去了北京治療,趙艷芬又通過充話費的方式陸續充了200元。
為了多賣錢 騎著三輪車跑郊區
“趙阿姨對自己的工作很盡心,病區打掃很認真。”提起趙艷芬,護士長馮瑞玲贊不絕口。
趙艷芬的上班時間為早上六點半,而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五點半就已經趕到了醫院,到了中午休息時間,如果有出院、入院患兒,她會等他們收拾妥當,打掃完衛生再去吃飯。
工作時間之外,路邊垃圾箱內她看到飲料瓶、易拉罐、廢紙箱,總是如獲至寶,一點點地收集起來,攢夠兩個大袋子拉去廢品回收站賣。一個塑料瓶子最多能賣7分錢,一斤能賣1.2元,有的回收站能賣1.3元,為了這一毛錢的差價,趙艷芬下班后騎著三輪車拉著廢品到很遠的地方賣。
“跑遠一點能多賣點錢,最開始不知道去哪賣,后來知道107(即107輔道)外邊有,看見有拉廢品的車我就一路跟著找”。
每次廢品能賣30塊錢,每一筆“收入”她都記得清清楚楚,這些錢她都捐給患兒:“我不怕別人笑話,老了沒啥貢獻了,能使多大力量就使多大力量。”
有的孩子出院了,家長不愿意留著孩子被子、衣服、鞋等住院用品,趙艷芬都把東西洗好曬干,送給家庭貧困的患兒。工作兩年來,趙艷芬先后在胸心外科、耳鼻喉科兩個病區工作過,其間她撿到過手機、現金、銀行卡、飯卡等貴重物品,總是第一時間交到了護士站,物歸原主。
編輯:梁霄
關鍵詞:保潔 阿姨 廢品 貧困 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