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民盟常熟市委助推非遺項目
“我們有傳承人了!”
7月16日,在民盟常熟市委會議室內,一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學生正認真學習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常熟花邊。在常熟民盟的助推下,這里已成為常熟花邊傳習基地,曾經一度面臨無人傳承的常熟花邊在這里找到了傳承人。
“常熟花邊好看又有意義,讓暑假生活變得更豐富了。”馬上要升初三的韓姓同學跟著媽媽金女士正一起學做常熟花邊,這是她第二次拿起針線,但滿眼都是對常熟花邊的喜愛。當天,像這樣的母女檔就有3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整個常熟城鄉,繡花邊的人有16萬之多,是當時農村家庭副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作為工藝產品,經常參加國內外重大展會,也曾在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等使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傳統手工藝勞動開始失去市場競爭力,繡花隊伍逐步瓦解。2014年8月,常熟花邊廠倒閉,常熟花邊唯一官方保護單位的關門,使得常熟花邊的傳承難度加大。
看到常熟花邊當下的境遇,民盟常熟市委盟員謝燕月毅然走上了義務傳承常熟花邊的道路。在她的影響下,有盟員提議“發動民盟女盟員學做花邊,既可以傳承花邊技藝,又可以對制作的花邊物品進行拍賣,善款用來資助對口幫扶學生。”該建議得到了常熟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常熟市委主委吳國華的支持,并在盟內設立了常熟花邊傳習基地,為常熟花邊的傳承“保駕護航”。一場“傳承常熟花邊,傳遞民盟愛心”的慈善義拍順利舉行,讓常熟花邊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
之后,來花邊傳習基地學習的人變得多起來,年紀最小的只有10歲,最大的77歲,大家從簡單的花邊針法開始學起,不斷有人學成,甚至自己再帶一批學生,又不斷有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如今,已經有近3000人加入到常熟花邊傳承中,并且人數還在穩步增加。
編輯:楊嵐
關鍵詞:常熟 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