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探家十日,這個平凡的19歲士兵用行動告慰逝去的家人
王昊知道,自己得扛起照顧妹妹的擔子了,盡管只有19歲。潘志剛攝
3
在離開災難現場的路上,王昊迎面遇到了百十個成群結隊去現場的村民。女人們相互攙扶著,年輕的男人們則在肩頭扛著大捆大捆的黃紙。
這是家鄉祭奠逝去親人的場景。救援仍在持續,但24小時過去后,無人生還,人們已不抱希望了。
人群中,王昊看到了小姨和她挽著的那個著深色衣褲、耷拉著頭的女孩。
女孩一抬眼,也看到了王昊。“哥!”她輕輕叫了一聲。
“王莎!”王昊點了點頭,用沙啞的嗓音喊出了妹妹的名字。
“走,我們一起去吧!”小姨走過來拉了拉王昊的胳膊。
王昊有些猶豫,遲疑了片刻,最終還是決定跟著人群去了。
這一次,重新回到家的廢墟上。王昊點燃黃紙,長跪在地,不停磕頭,慟哭。
聽著挖掘機轟鳴里此起彼伏的哭聲,王昊意識到:爸媽,是真的回不來了。
下午,村里開始安葬遇難村民的遺體。已經兩天一夜片刻未眠的王昊沒有閑著,作為村里的后生,他不斷去接過長輩們手上的活,讓自己保持忙碌——也許,只有如此才能回報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也許,只有忙碌才能讓人暫時忘掉痛苦。
晚上回到設在疊溪鎮上一所學校的安置點,村民們都來到飯堂,商量著后續的一些工作:如何繼續搜救,如何重建家園,如何與政府對接……氣氛極其壓抑,人們沉浸在悲痛之中。
突然,王昊站到了人群前,“啪”地敬了個軍禮——
“各位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我是王昊,運剛家里的孩子,自從我去當兵,已經兩年沒有回來了,但是這次回來,爸爸媽媽都沒得了。我一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不得不接受,我告訴自己必須振作,我還有個妹妹,還有二叔家的兩個娃兒要照顧。誰都不想面對這樣的事情,但是現在我們必須自己堅強,一起堅強地把這個寨子重新建起來,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掌聲嘩啦啦響了起來。自從災難發生以來,大家都在悲傷中沉寂了太久,眼前,這個19歲孩子的話,似乎點燃了一團火,照亮了悲痛重圍下的出路。
編輯:梁霄
關鍵詞:士兵 家人 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