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博士招聘十月無果是對城市“搶人”的提醒
為吸納人才,陜西西安市人社局去年9月發出公告: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博士研究生92名。可時隔近十個月,當時參加招聘被錄用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卻遲遲等不到結果。對此,西安市人社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處長鄭化衛回應稱:“我們授權各個單位來進行具體組織(招聘),那么在這個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各個單位進展不一,有些進行的早,有些進行的晚,造成整個上報時間也不一,所以最后造成辦理手續有延遲的現象。”(7月16日陜西廣播電視臺)
去年12月,這名博士在所報單位的考試中獲得第一名,今年4月下旬,用人單位才通知說要進行半個月公示。這已經是明顯“超時”的招聘程序,可又一個三個月過去,相關程序卻依然沒走完。如是案例看似只是極端個案,可發生在去年以來,包括西安市在內的,諸多二線城市發起的“搶人大戰”背景下,無疑顯得極其耐人尋味,也不啻為是對相關城市的一種反向提醒。
根據西安市人社局方面的回應,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各個招聘單位進展不一,為了統一上報,所以進展快的也要等待進展慢的;二是,人社局跟市級部門包括招聘單位的協調,“做的還是不夠到位”。各單位的招聘進展不一,這個很正常,但不是“完成一家,就辦理一家手續”,而是等待統一上報,這就讓人無法理解了;而人社局居然和招聘單位的協調都不到位,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招聘進度,這就更應該提前避免了。
按理說,既然是“搶人”,那就得有幾分緊迫感。可從這個解釋看,實在讓人看不出當地相關方面在搶奪人才上的壓力與危機感。說白了,無論是為了謀求統一上報,而不惜讓整個招聘效率慢下來,還是人社局與招聘單位的協調不夠,都體現的是一種僵化的行政管理思維。換言之,讓被頭名錄取的博士苦等十個月都無法走完錄取程序,不是什么偶然的意外,而是有著某種必然性。而這十個月,看似是在走正常的程序,其實不過行政效率低下、程序拖沓的產物。
去年以來,全國多個二線城市為留住和吸引人才,出臺了一系列招才政策,包括送錢、送房租、送戶口等等,政策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可這起個案分明在提示,好的政策是一回事,政策的落實或又是另外一回事。再好的政策若依然依靠的是舊有的行政思維和程序去執行,不跳出原有的制度和理念掣肘,恐都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也難以真正對人才產生吸引力。無論如何,博士招聘十月無果,都與此前高調的人才吸引政策,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反差。
招聘和錄取程序的拖沓,所影響的不只是人才被錄取的進度,更難免讓人對整個城市的行政效率和作風產生連帶的“差評”。要知道,一二線城市對人才的比拼,不僅表現在具體的人才吸引政策上,更體現于城市公共服務水平、行政作風等“軟實力”的競爭。如果人才進入城市的第一個關口——招聘,都要經歷漫長而不確定的等待,又何以讓人對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與行政作風產生好感,繼而有“留下來”的沖動和信心?
所以,這起博士招聘十月無果的案例,提醒那些忙著搶人才的城市,別只顧著在搶人政策上“競技”,更要比政策的落實效率,比“看不見”的公共服務、行政作風的改善幅度,這些才是城市搶人的最大砝碼,也是最能體現城市“求賢若渴”的誠意之所在。若招聘環節都要“卡脖子”,體現濃濃的行政做派,二線城市拿什么去和一線城市搶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招聘 城市 博士 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