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王東升:刻骨銘心的愛國主義教育
“一次維和,終身維和”,這句話用來形容王東升再合適不過。2008年赴海地維和十個月,2014年赴利比里亞維和九個月。兩度維和,讓王東升結下了一生的維和情結,“如果祖國還有需要,我會堅定地聽從祖國的召喚,義無反顧地再次踏上維和征程。”
2000年1月,公安部首次向東帝汶派遣維和警察。截止2015年,我國共向東帝汶、利比里亞、海地等9個聯合國任務區派出維和警察2290人次。
王東升是這2290人次中的一員,也是中國擔負大國責任、追求世界和平道路上的一塊路基石。
中國第七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在海地太陽城巡邏。受訪者供圖
一張照片燃起的維和熱情
2000年,中國第一次派遣維和警察到東帝汶執行維和任務。王東升的生活因為維和警察出征前的一張照片而改變了。
“在看報紙的時候看到了維和隊伍出征時的一張照片。隊員們都穿著維和的統一制服,胸前繡著國旗,特別威武帥氣。自己是被那張照片帥到了。”王東升說,“自己是名軍人,要是有這樣的機會能夠代表國家出去執行任務,特別光榮和榮幸。”當時的維和警察都是從民警中選拔,而王東升屬于公安現役。所以,維和對于王東升來講還很遙遠。但從那時候起,成為維和警察的愿望就一直植根在了他的心里。
2007年年底,新疆公安邊防總隊組建中國第七支赴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而且是從全國選拔隊員。那時,王東升已經35歲,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當時孩子只有八九歲。如果我去海外執行任務,家人的負擔就會增加很多。”
海地局勢緊張,屬于戰亂地區,維和的風險很高。“和戰友聊過這些事,他們也說出去挺危險的。”王東升說。作為軍人,他總覺得到戰亂的地方才能磨煉自己的血性,并且,維和警察是代表一個國家到海外執行任務,這是很多人都熱切盼望的機會。
2008年8月,王東升終于成為一名國際維和警察,和戰友一起踏上了為期十個月的維和任務期。
海地位于北緯18度左右,穿上短褲和短袖,出去站上兩三分鐘,全身都會冒汗。維和警察們需要在這樣的溫度下戴著頭盔、穿上防彈衣,腰間還會攜帶2至3個彈夾。這樣的裝備就像是緊緊“糊”在了身上,不一會就能汗流浹背。前兩個月的時候,因為要穿防彈背心,隊員們的前胸、后背還有腰帶的位置全是痱子。防彈衣和人的身體之間會有一個小小的間隙。俯身的時候,里面的熱氣就會從縫隙中沖上來,很刺鼻的味道。隊員們每出幾次勤務都要把防彈背心清洗干凈。
2008年11月,海地太子港佩森威爾地區一所教會學校突然倒塌,700余名師生被廢墟埋壓。正在德爾瑪斯執勤的戰斗隊分隊長王東升與其他隊員作為先遣部隊首先趕到了事故現場。由于事件突發,其它分隊都在執行著正常的勤務,人員調配不開。王東升他們只能在現場一直執行安保勤務,過了二十多個小時,后援部隊才趕過來。用王東升的話說就是“到最后,整個人已經麻木了。”
太陽城達到了危險的最高級別,是海地的紅色高危區。防暴隊在太陽城巡邏的時候,正好走到一片栽滿鐵柵欄的空地上,突然就聽到了撞擊鐵柵欄的金屬聲音,然后就聽到了槍響。接著連續四五聲的槍響聲讓隊員們馬上進入了戒備狀態。等槍聲過后隊員們才返回到巡邏時用的裝甲車里。王東升說,在海地聽到槍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內蒙古 公安邊防 總隊 王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