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武漢深耕新民營經濟成長沃土
武漢市近日召開了一場聚焦新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會。在武漢看來,新民營經濟是民營經濟在新發展階段的新形態,也是民營經濟的升級迭代,具有財富共享度更高、創新力更足、捕捉市場能力更強、體制機制更活等鮮明特征。
在新民營經濟戰略推動下,武漢新經濟勢頭強勁:一場斗魚直播嘉年華,35萬人現場"圍觀",1.7億人次網上點贊;一群年輕人用3年時間打造出武漢第一家獨角獸企業;全國首個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板鳴鐘開市;3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集體掛牌……
理念先行引來源頭活水
"國有經濟這條腿長,民營經濟這條腿短。"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這樣形象地描繪武漢經濟結構現狀。統計顯示,至2016年底,武漢民營經濟總量只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2.5%,且僅有8家民營企業進入中國民企500強。
如何拉長民營經濟這條短腿?武漢開出的"藥方"是發展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特征的新民營經濟。
曾經,武漢在發展民營經濟上也先人一步,以漢正街為代表的小商品市場模式開風氣之先。但上個世紀90年代,民營經濟發展逐步滯后于沿海發達城市。新世紀以來,科技型民營企業從萌芽到集聚發展,新民營經濟嶄露頭角、充滿活力。
如今,武漢從發展傳統民營經濟過渡到大力發展新民營經濟,就是要抓住撬動發展的著力點。"新民營經濟是振興武漢經濟、富民興漢的源頭活水。"陳一新說。
發展壯大新民營經濟,亟需新力量的"加盟"。陳一新表示,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和發揮"四軍""三名"的作用。所謂"四軍",即新近畢業大學生、"海歸"人才、科研院校技術人員和職業經理人,所謂"三名",則是名家、名企和名品。
政策突破營造良好環境
6月23日起,一條題為"武漢市委書記喊你留漢創業"的微信在朋友圈熱轉。當日,武漢市發布《關于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提供人才安居保障,提供免費創業工位,加大創業融資支持等。不少在漢大學生表示,"能從中感受到政府希望大家留下來創業創新的決心與誠意"。
武漢發展新民營經濟有"種子"優勢,但土壤還不夠肥沃。而政策突破,將為這片熱土注入更多養分。近日,武漢市委市政府公布《關于突破性發展新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武漢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市創新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曹裕江介紹,征求意見稿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服務創新和環境營造上重點突破,為新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為破除制約新民營經濟發展的障礙,武漢提出放開市場準入,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該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全面落實中央和省有關企業減負的政策措施,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依法保護企業物權、債權、股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讓有恒產者有恒心。
武漢還切實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在產業、科技、人才、投融資等方面,實施助推新民營經濟發展的突破性政策舉措。例如,支持建設新民營經濟園區和創新街區;推動精細化金融服務,解決融資難問題等。
除此之外,武漢正擬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新民營經濟的發展,如獎勵住房、落戶、醫療、教育等指標分配權;優化完善中高端人才落戶、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為新民營經濟發展再添一把火。
應者云集做強民營經濟
從今年3月至今,阿里巴巴、華為、騰訊、小米、泰康人壽等一大批中國民營經濟界翹楚紛紛現身武漢,投下真金白銀,簽下重要項目。
為何在眾多民營企業家眼中武漢的魅力這么大?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說,未來武漢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高端光電顯示人才集聚地和技術研發中心,這將為武漢發展高端顯示產業提供智力支撐。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黃立表示,武漢助推新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公司吸納高端人才、孵化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了有力支撐。
王玨5年前從武漢某高校畢業,去年從杭州辭職來武漢東湖高新區創業,目前公司雖然僅有10余名員工,但業績喜人。當聽說武漢提出大力發展"新民營經濟",這位浙江小伙特別激動:"我期待恰逢其時的'新民營經濟',讓更多我們這樣的小公司能借力發展,不斷壯大。"
武漢打造新民營經濟標桿的努力從未停歇:率先在全國探索科技成果轉化"三權改革",研發團隊可獲70%至99%的收益;30平方公里的武漢光谷生物城,8年來沒有引進一家房地產企業,堅決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今年前4個月,又有62家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落戶、增資武漢。可以預見,新民營經濟之火在武漢將越燒越旺。(經濟日報記者 鄭明橋)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民營 經濟 武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