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真正的好電影從來不缺觀眾
一部無劇本、無職業演員、幾乎無宣傳的“三無”小眾電影,卻擺脫了過去“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在眾多好萊塢大片和國產大片的夾擊下,逆勢成為票房“黑馬”,這不僅是優質電影的勝利,更是中國電影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標志。
《岡仁波齊》的故事情節并不復雜,同村的11個藏族人,一同翻越2500公里前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圣。這11個人中,有可能會倒在路上的耄耋老人,也有身懷六甲的孕婦;有因殺生過多想贖罪的屠夫,還有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也懷揣各自的希望。
按照尋常的邏輯,由于缺乏足夠亮眼的主角,這種群像、臉譜化的影片會是模糊的敘事,看完電影誰都不被人記住;而由于其題材的特殊性,又可能會變得沉悶、乏味,難以吸引大屏幕的觀眾。過去諸多類似影片,無論在題材還是拍攝手法上都費力不討好,或者是費盡心思觀眾卻不買賬,或者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國外拿獎無數,國內關注者寥寥。
時長近兩個小時的《岡仁波齊》之所以能夠擺脫以上種種刻板印象,實現“叫好又叫座”的雙贏,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擺脫了淺薄的獵奇和圍觀,有的只是真實的記錄:11名藏族人的艱辛苦難、路上的四季變換、漫長路途的溫馨與挫折……平靜的記錄之外,觀眾也能在他們的虔誠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在2500公里路途的平淡中感受心靈的沖擊。
盡管沒有任何華麗驚艷的鏡頭,沒有拯救世界的英雄,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電影對信仰的刻畫,卻未曾因此削減一分一毫。如小女孩堅定的眼神、屠夫讓小蟲子先爬過、眾人面對積水繼續叩拜前進,這些細節就像無聲處的驚雷,直抵每個人的心靈深處。
雖然是個“三無”電影,但是制作團隊并未有過一絲的輕松懈怠,導演張揚醞釀十幾年,最后跟蹤朝圣隊伍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原上拍攝近一年,說這部電影是“手工打造”的一點都不過分。從我個人的觀影效果來看,影院里沒人交頭接耳也沒人進進出出,甚至在影片結束后,許多人還坐在椅子上沉思著,可見影片的力量。
《岡仁波齊》定檔為六月暑期檔,該片電影所面臨的困境顯而易見,上映首日只有1.6%的排片量。然而,影片最終卻依靠社交媒體上絕佳的口碑以及超高的上座率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空間,上映第七天票房突破了2000萬,目前已經超過3000萬。盡管這個數字在商業大片面前不值一提,但對于一部國產紀實片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數字。
不獨《岡仁波齊》,近期上映的紀實類國產電影《忠愛無言》《重返狼群》均獲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這幾部影片,其成功秘訣均包括口碑換票房:觀眾自發在豆瓣、微信等平臺上推薦,眾多圈內人不遺余力地給予好評,這無疑是對國產優質電影的鼓勵。
國產電影的質量屢為人詬病。有圈內人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而一些精心制作的作品卻觀眾寥寥。《岡仁波齊》等的例子恰恰說明,永遠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水平。
小眾電影逆襲成“黑馬”,也再次證實優質的電影不會缺少觀眾。作為面向億萬觀眾的文化產品,電影必然要經歷從“跟風獵奇”到“精神剛需”的磨礪。
當電影市場越來越豐富,影迷對影片質量也會越來越挑剔。為了贏得市場,相關產業資本會認真尋找優質題材,口碑佳片的生存環境將隨之改善。這是藝術電影、紀實電影的“新希望”,更是國產電影實現口碑“逆襲”的好機會。希望文藝工作者們沉下心來,以“匠心”打磨,深耕作品質量。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電影 觀眾 影片 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