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新疆醫科大學教授何秉賢六十載扎根邊疆:“一輩子最驕傲的事”
這是我國第一本自己的心電向量診斷教材,至今仍被視為權威在沿用。他帶著這本書參加了我國首屆醫學科學大會,被大會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改革開放時期的何秉賢,在國內心血管領域已頗具知名度,多次應邀到英、法、澳、日本和新加坡等國講學。“黃宛心電學獎”等心血管領域的重要獎項他幾乎都得過。國內外不少醫療機構以優厚條件邀何秉賢前往工作,都被他一一回絕了。他說:“我在新疆習慣了,離不開,況且新疆需要我,這里的病人離不開我。”直到今天,女兒幾次想說服父母去杭州養老,但都沒能成功。
一次遇到住院病人病情加重,當時家里沒有電話,怕耽誤治療,何秉賢干脆守護在病房中,三天三夜沒有回家。點點滴滴,病人年齡尚小的兒子看在眼里,銘記在心中。
多年后的一天,何秉賢走在街上,突然有人叫住自己,熱情地招呼他到家里去喝茶吃飯,他覺得眼前這個人臉生,很是納悶。一陣攀談后才得知,邀請他的人正是當年那個患者的兒子。此時患者已去世,但孩子長大后依舊記得那三天三夜的守護。
“那次偶遇,讓我既欣慰又感恩,自己只做了該做的事,別人卻烙在了心里。”何秉賢說。
今年81歲的肉孜·阿吉是何秉賢最得意的門生。兩個人住在同一棟樓里,走著同一條路去同一個地方上班。會診、搞研究、嘮家常……亦師亦友的兩個老人幾乎形影不離。
“學習的時候何老師教我,工作的時候又是何老師教我,他是我一輩子的老師。”聊起何秉賢,肉孜·阿吉欽佩又感激。
1956年10月,肉孜·阿吉從喀什坐了10天的卡車到烏魯木齊上學,成為何秉賢教的第一期學生。剛開始,肉孜·阿吉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學生一樣,說不好漢語。何秉賢經常開小灶幫他們補習語言和專業課,周末還叫他們到自己家里學習,學習完就留下來吃拌面、抓飯。
在何秉賢的培養下,肉孜·阿吉迅速成為新疆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手下還帶了不少門生。配合默契的兩人多年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蹲點調研,完成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群體心血管發病情況調查,填補了國家在這方面的空白。
60年來,何秉賢培養了一大批少數民族醫療骨干,有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等,這些學生現在已覆蓋新疆各縣市醫院,甚至鄉鎮衛生所。他逢人總是講:“在新疆,走到哪兒都有我的學生,這是一輩子最驕傲的事。”
編輯:梁霄
關鍵詞:新疆醫科大學 教授 何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