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共享五花八門 專家:共享需解決社會痛點
■專家觀點
共享需解決社會痛點
出租≠共享
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如今火爆的共享經濟從很大層面來說是出租的更高級表現形式,“我認為順風車、一部分民宿是實實在在的共享經濟,是將自己多余的東西分享于他人。但現在人們常說的‘共享’其實是滲透了新元素的商業形式,比如引入新的管理、結算模式,讓交易變得非常簡單。”項立剛舉例說,共享單車其實就是出租單車,其發展勢頭強勁是因為它解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自行車存放不方便、需要防盜等痛點,但騎共享單車卻不用擔心以上問題,“所以雖然它也是出租的形式,但減少了社會成本、方便了人們出行,是對出租形式的改進和提升。”
進場≠成功
記者注意到,盡管共享經濟聲勢浩大,卻已經有部分“共享”企業因為喪失市場競爭力而迅速退出,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企業借著“共享”闖進市場。那么什么才是有前景的共享產業呢?項立剛認為,并非所有“共享”就是好東西,共享要解決有痛點的問題,“比如說共享汽車,其價值在于汽車畢竟還是一個大件,而且受限購的影響,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購買,因此共享汽車可以有其服務的市場。”反之,有些共享項目價值低,不能成為廣泛的需求,因此發展前景不明朗。他說:“比如像共享籃球,首先籃球的價值就不高,打籃球也不是社會大多數人的需要,而搭建共享籃球的平臺,成本卻比較高,盈利變得比較困難。同樣,共享雨傘的問題也在于價值太低,地鐵口10元一把就可以買回家。所以價值比較高,使用的范圍比較大,大家都需要使用,這種東西成為共享的可能性就比較大。”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吳婷婷 除署名外網絡圖片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共享 專家 社會 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