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走下神壇的川劇變臉藝術沒前途
近日,一段“川劇變臉”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表演者在“變臉”過程中接連失誤,最終捂臉尷尬離場。“變臉”大師彭登懷徒弟康勇認為,表演者的失誤從直觀形式上泄露了川劇變臉特殊道具的組合程序,從演出服裝、道具配飾、表演風格上,嚴格講是對川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名片的“腐蝕”。(6月21日《成都晚報》)
提及川劇變臉藝術,很多人都有一種“神”的感覺。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如同任何一種藝術,川劇的變臉藝術,本也發軔于民間,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這項藝術開始走上了“神壇”,而到了1987年,隨著川劇變臉被列為國家二級機密,更是給人一種“神密”的感覺。似乎這項藝術,不是一般人所能涉及的,那些私自授藝者,揭露秘密者,不是被當成了叛徒就是被當成了敵人。
很不能理解,變臉藝術為什么要變成現在這樣?過去手藝行有句話,叫做“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對應的是在相對封閉落后的時代,能夠掌握一門手藝或者技術,便可安身立命,養活一家老小,甚至蔭及后世子孫。受此影響,不但不會輕易收徒,甚至在家族內部也是“傳子不傳女”,而那些收下的徒弟與師傅之間,也有著文化和身體的全部依附關系。時代發展到今天,這種觀念太落伍了,早應該拋入歷史的角落里。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代,一門傳統藝術最大的敵人,可能不是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面的競爭。拿變臉藝術來說,對于今天的文化市場來說,早已經不是非此不可,觀眾有著太多的選擇權,有著太多的其他藝術選擇。這一語境下,如果一項藝術依然把自己置于“神壇”之上,必然曲高和寡,導致自己失去觀眾,失去市場。
遑論很多傳統藝術不是因其自身富有魅力,被置于“神壇”之上,而是從業者敝帚自珍,根本看不清形勢,自己把自己置于“神壇”上。川劇表演藝術難道不是如此嗎?在當前的文化市場上,這門藝術到底有多少吸引力?任何一門藝術,想要擁有更廣泛的市場,都必須拆掉圍墻,在讓更多人接觸中培養粉絲。對于專業演員來說,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技高一籌,而不是人為設置藝術門檻。
藝術從來就不是在保護中成長的,傳統藝術也是如此。拿京劇來說,這幾年之所以呈現復興之勢,與京劇本身打開大門不無關系。如果京劇藝術也把自己裝進“四合院”,根本不允許別人碰,一旦票友“唱砸了”就上升到“腐蝕”高度去指責,最終只剩下幾個人玩,這項藝術肯定也沒有什么前途,只能變成自娛自樂。現在大家對于變臉藝術還有興趣,這其實是好事,利用公眾的興趣,培養更多愛好者,只會有利于這門藝術的更好推廣。
弘揚傳統藝術也需要互聯網思維,不走下神壇的變臉藝術沒前途。回頭來看,當初把川劇變臉列為國家二級機密,于幾個從業者來說,可能是好事,畢竟減少了競爭。但于這門藝術來說,卻可能是壞事,因其關上了大門,阻止了大眾的關注和參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藝術 變臉 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