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農村養老”還需再破題:許多老人陷獨守空房困境
互助式養老是否可行
當他們漸漸老去,土地和家庭養老模式又難以為繼,農村老人該如何安享老年?
湖南桃源縣楓樹鄉今年63歲的李桂枝,是一名獨居老人,幾個子女都在外打工,每年只能過年時回來見上一面。獨居生活,單調又苦悶,然而,即便是這樣,李桂枝也從沒想過要搬進養老院。
楓樹鄉目前有兩家公辦養老機構,床位百余張,已基本住滿,一床難求,而民辦養老機構有床位,但需要較高費用。像李桂枝這樣的普通農村老人,大部分生活開銷需伸手向子女要,如果住進民辦養老機構,無疑給子女增添更多負擔,“孩子們打工掙錢不容易,現在還能動,能省就省點”。
除了上述原因,真正讓李桂枝不愿搬去養老院的,還是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村里生活幾十年了,街坊鄰居都是熟人,即使常感孤單,卻有安全感。如果去了養老院,“感覺被兒女拋棄了,丟面子”。
李桂芝的想法,并不是個例。有專家建議,對于不愿進養老機構的農村老人,以村組為單位,把老年人組織起來發展互助式的居家養老,或許是一種可行的養老方式。
坎子山村已經在摸索這種養老方式,修建了連排保障房供村里孤寡老人居住,目前已住進16戶。大家戶挨戶,平日里,沒事就會走門串戶聊天,或者相約著出去做做農活。“住在這里挺好的,每戶兩室一廳,不用交錢,關鍵是我們這些老人湊在一起熱鬧。”鄒克能是這里的第一批住戶,當初村干部動員他搬進來時還有些猶豫,現在卻攆都攆不走了。
“農村老人喜歡熟悉的環境,離開了他的生活環境,會感覺孤單。所以在村子里集中養老很受歡迎。”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說,村集體修建的這個互助式養老院,縣財政按照每戶5萬元的標準補貼,配置了太陽能熱水器等日用設施,每位老人未來還有一定的生活補助,生活可以無憂。“但村里財力有限,要想解決所有獨居老人養老問題,還有很大的資金缺口。”
“變農村分散養老為就近集中養老,還需公共財政在一定程度上向農村傾斜、向農民傾斜。”唐鈞認為,政策層面,應該進一步放寬準入,引入更多社會力量精準供給,市場之手和政府之手一起發力,農村老人或許才會老有所依。(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華林)
編輯:梁霄
關鍵詞:農村 養老 空房 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