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上海幼升小調查:“幼兒時期的一次高考”
私立學校收取比公辦小學高得多的學費,卻仍然讓家長們趨之若鶩。上海的民辦小學熱,與家長心目中的升學率有關,而這個升學率,要從中考說起。
2016年,曾有培訓機構依照當年上海市的中考成績,對各初中進行排名。在這份榜單中,排名前十的學校,基本都是民辦初中。
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中學是位于徐匯區的民辦華育中學。而這所學校的生源,幾乎一半來自徐匯區,一半來自外區。在徐匯區的生源中,世外、盛大、逸夫和愛菊這四所民辦小學的畢業生,占了一半以上。
上海市其他優質民辦初中的生源,也有很大比例來自各民辦小學。
一位在上海著名育兒論壇混跡很久的家長,發帖總結了孩子上學的最優路徑:著名民辦小學——著名民辦初中——著名公立高中——清華北大交大復旦和海外常春藤。
不少家長都認為,要想進民辦小學,親子雙方都必須打無數“雞血”。雞血不僅僅指亢奮的競爭狀態,更是指在升學之路上,必須參加各類課外培訓機構,額外學習閱讀、奧數、英語口語等。
有的孩子在三四歲時就每天參加輔導班。幼升小前一年,家長會選擇給孩子進行沖刺訓練,課外培訓機構會給孩子刷歷年真題,進行模擬面試。所謂歷年真題,就是上海幾所著名的民辦小學在歷年面談中,給孩子出的考題。
上海并不允許民辦小學在招收一年級學生時進行筆試篩選,只能進行面談。面談中,也不允許出現學科傾向嚴重的面試題,通常都是考驗孩子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的題目。每年面談后,課外培訓機構都會收集這些考題,歸納總結類似的題型,在第二年幼升小前,訓練沖刺班的學生。
在打了數年雞血之后,順利考入民辦小學的孩子,被稱為“牛蛙”,其他孩子則被稱為“青蛙”。之后的五年,他們都同樣不能松懈,繼續打雞血,以參加小升初。
上海的小升初沒有統一考試,民辦初中依然走面談的路線。最終進入民辦初中的孩子,通常被視為已成功了一半。
前述教育主管部門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批80后、90后家長對教育的糾結程度,讓教育主管部門也很糾結。“他們會提前好多年去奮斗,讓孩子過早進入了漩渦,失去純真,社會生態也被破壞了。相比他們,我們這些60后、70后要坦蕩得多。”
60后、70后家長初有兒女成長時,上海的民辦基礎教育才剛剛興起。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上海 幼升小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