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高考輔導報志愿產業(yè)鏈:最高要價4萬 有人預約到明年
魚龍混雜有家長自稱被坑
而在另一款名為“準志愿”的軟件中,選擇找大學、查專業(yè)、學業(yè)測評等選項均顯示“暫不開放”。記者以考生身份聯(lián)系客服,對方表示必須先支付398元成為會員后,才能選擇相應服務。
據了解,除普通會員外,該平臺還設有一對一指導,價格為5800元;專家一對一指導,價格為12800元。在專家一欄記者看到,有多名8年至10年工作經驗的“專家”可供選擇。記者詢問工作人員,對方表示這些專家多為大學招生辦老師,可在線為全國各地考生提供指導。但問及其中一名“專家”身份,對方含糊其辭回答:“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這類APP用戶體驗也參差不齊。在一款名為“科學高考志愿”APP中,多名家長反映支付后不顯示,“充了兩次198元沒有反應,感覺被坑了”,對此,該APP解釋為“因系統(tǒng)問題”。
記者發(fā)現,這類高考志愿軟件大多都有類似性格測試,價位從十幾元至上萬元不等。從部分APP的下載量和評論數來看,使用該類軟件的考生和家長不在少數。
一點建議 家長尋求幫助也要做足功課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互聯(lián)網時代,有網絡平臺對招生信息、學校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對學生提供查詢和志愿填報有個基本參考,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應當要求服務機構本身具有專業(yè)性,所使用的數據要足夠客觀、真實、準確,推薦志愿過程中也要符合當地錄取資格。
但因目前該行業(yè)門檻較低,有些并不專業(yè)的機構看中這一商機便迅速投入其中,這讓整個市場處于一種魚龍混雜的狀態(tài)。熊丙奇解釋:“高考填報志愿專業(yè)性非常強,不僅要結合當地政策和專業(yè)錄取數據,同時還要考慮到考生和家長的不同選擇,將這多方面全面整合起來綜合考慮,才能給出一個全面的、專業(yè)的推薦。”
熊丙奇提示,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大學及專業(yè)規(guī)劃時,更應該注意學生的興趣和選擇。相關平臺和機構可以根據高考信息給出一個基本方案,但這僅是理想志愿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生和家長也要加強分析,尋找自己的喜好。綜合考慮,才能選擇一個理想的志愿。”
而在相關咨詢機構及APP的選擇和驗證上,熊丙奇也提示家長要做足功課才能避免上當。正是因為許多考生和家長相關知識缺乏,才容易讓許多不專業(yè)的人和軟件在市場里“瞎攪和”。他拿現在的相關APP舉例,說很多APP都通過學生填入的預估分數來推薦學校。“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分數每年都不一樣,志愿填寫應該是根據學生的排名來填寫而不是分數。”同樣,對于“天價”咨詢費,他也解釋,正因為許多家長自己研究不夠,因此將任務全面托付給專家,才讓有關機構和網絡鉆了空子。
記者手記 再貴的專家也未必懂孩子
高考累的是孩子,忙的是家長。家長和社會對高考持久以來的熱情和重視,讓高考的方方面面都成了商人們的“生財寶典”。有家長愿意為孩子開3999元一天的高考房,有家長愿意給孩子花4萬元填報高考志愿,這樣的“愛”的確很豪氣,也讓有些人羨慕,但記者以為,“愛”更應該是瑣碎的日常陪伴和呵護,是共同進步,是理解,是尊重。
單拿志愿填報的學校和專業(yè)來講,記者就看過了太多家長的獨斷專行和不尊重,也見過不少孩子一時服從后的刻意反叛。高考志愿的確很重要,這個路口的抉擇,甚至能決定一生的道路。記者倒覺得,相比花“天價”去咨詢專家,家長們倒不如坐下來問問孩子喜歡和想要什么,做選擇和決定的時候也多聽聽他們自己的聲音,畢竟您心目中的一直長不大的孩子這時已經成年了,他們的人生道路,更需要他們自己的抉擇。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張靜姝 康佳/文 線索:辰先生 張靜姝/攝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考 輔導 產業(yè) 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