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夏志國:立志重塑環衛工形象,走出堅實的人生道路
立志重塑環衛工形象
2010年時,夏志國開始悄悄地做著一項讓環衛工告別掃帚、手推車的傳統操作方式的研究。之所以說“悄悄”,因為他對是否能夠研制成功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一開始就張揚出去,一旦搞不成,臉面上不好看。
當時,一些大城市的環衛清掃已經用上機械化清掃車。夏志國考察后發現,一種清掃車是直接清掃,但揚塵;另一種是邊掃邊灑水,揚塵問題解決了,但“和泥”。這兩種車都有造成二次污染的不足。受吸塵器原理啟發,夏志國決定研制一種“以吸代掃”式的機械化清掃工具。
2010年,夏志國拜著名全國勞模、被譽為“毛主席的好工人”的尉鳳英為師。尉老對夏志國的想法特別支持,找來全國勞模、原沈陽低壓開關廠退休高級工程師馬洪謙一起幫助夏志國研制。
半年后,他們研發了兩臺“自吸式垃圾分解機”,并開始在朝陽燕都國際酒店廣場試用。然而,這臺設備笨重,噪音大,還經常出故障。2012年,夏志國參加了在職研究生學習。授課的老師之一穆存遠教授就是教機械與自動化專業的,夏志國就設備存在的問題向穆老師請教。穆教授聽說后表示全力支持,只要沒有課,保證隨叫隨到。
連續20多次,從沈陽到朝陽,穆老師畫圖紙,做試驗,將“自吸式垃圾分解機”原理、結構基本搞清楚了,最終解決了相關技術難題。夏志國又找到在遼寧建筑設計院工作的同學,將“自吸式垃圾分解機”外形設計成蝸牛卡通形象。
2015年1月13日,621臺被稱作“城市蝸牛”的“自吸式垃圾分解機”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49歲的楊鳳嫻,2011年下崗后就在朝陽環衛局14中隊做清掃員。“以前干活時蒙著圍巾、戴著口罩,可干完一天活兒還是滿臉的灰。秋天時,一天要推十幾車垃圾,累得渾身像散了架。老百姓看到我們都躲著走。”楊鳳嫻說,“現在好了,坐在車里搞清掃,過去四五個人干的活兒,現在一個人就能干,還不累。‘城市蝸牛’上有把套、腳墊、護膝等,只要通上電就發熱,冬天非常暖和。”
朝陽市環衛局專門建立了指揮中心,621臺“城市蝸牛”工作情況在指揮中心一目了然,實現了智能管理。
如今,“城市蝸牛”成了朝陽一道亮麗的風景。楊鳳嫻、幺喜玲、高健麗等好幾個女工說,她們清掃時,經常有人用手機拍照,有的孩子非要上來坐坐。
讓環衛工告別掃帚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這讓夏志國非常高興。
編輯:梁霄
關鍵詞:夏志國 環衛工 形象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