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解析中國商業航天“走出去”之路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題:飛向商業航天新高度——業內人士解析中國商業航天“走出去”之路
新華社記者李松、白國龍
近年來,我國在開拓國際商業航天服務領域捷報頻傳:2007年尼日利亞一號通訊衛星成功發射,實現中國整星出口“零”的突破;2016年白俄羅斯通信衛星一號首次打開整星在軌交付業務的歐洲市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在2018年左右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燕生表示,作為我國較早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高科技產品,近幾年,我國先后實施了52次共60顆衛星的國際商業發射和搭載,在軌交付了9顆衛星,取得很大進展。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商業航天產品“走出去”穩步推進,表明中國航天在國際商業市場競爭中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已逐步獲得了國際用戶的認可。
“中國商業航天服務要走出國門,離不開對國際航天市場規律的準確把握,只有結合用戶情況,解決問題,才能爭取更多主動權。”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公司總裁殷禮明認為。
今年5月17日,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長城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與印尼衛星運營公司PSNS簽署了印尼PALAPA—N1通信衛星項目合同。這是長城公司自去年10月與在泰國拿下衛星采購合同后,短短半年內獲得的第二單通信衛星商業項目。
印尼的通信衛星需求廣闊,但融資能力有限卻令當地運營商陷入擴張發展的“瓶頸”。為了贏得市場,長城公司在競標中直擊關鍵,不僅向印尼客戶提供高通量通信衛星,還提供包括發射服務、地面控制系統、保險和融資支持在內的一攬子產品、服務和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多元保障免去用戶的后顧之憂。
相較過去,商業發射不再以承擔國家任務為主要導向,靈活多變的商業環境在促進火箭設計理念、團隊工作機制、市場營銷策略作出適當調整。
最近,中國長征十一號火箭項目總指揮楊毅強將很大精力放在“跑市場”上,根據國外市場需求,不斷提供差異化的火箭發射服務方案:為滿足衛星組網發射需求旺盛的企業需求,長征十一號火箭團隊計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太空專車”的方式提供定制化發射服務;而針對資金有限的國外初創型公司,火箭能以“太空順風車”的形式,根據發射主任務的剩余運載能力,提供指定時間與軌道的發射服務。
“商業航天最終指向是市場應用。”楊毅強說,瞄準這樣的目標,火箭在研發中逐步系列化、產品化、標準化,全方位提高任務響應和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
目前,航天商業化已經成為推動航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2015年航天報告》統計,全球航天經濟總量已達33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產業占比超過70%。
挺進新市場,拓展國際用戶圈,增強商業市場的競爭力,已經成為中國商業航天“走出去”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航天科技集團主動順應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在2016年專門提出長征快車、東方紅高通量衛星、鴻雁星座等商業航天六大工程,進一步提升中國商業航天服務的能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航天 商業 中國商業 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