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速度達歷史最快
原生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北京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速度達歷史最快 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年底建成
北京原生垃圾已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今年年底,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建設完成,屆時日焚燒垃圾將達到3000噸。未來,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將形成一個集垃圾焚燒、殘渣填埋、滲瀝液處理等于一體的垃圾處理全產業鏈。“十二五”以來,北京共建設完成了42座垃圾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速度達到了歷史最快。到2018年底,本市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將達到2.4萬噸/日。
一袋生活垃圾的“旅程”
昌平區百善鎮和小湯山鎮交界處,坐落著一處總占地面積約135公頃的大型垃圾綜合處理園區,這就是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它承擔著東、西城以及昌平區全區的生活垃圾處理任務。今年底,位于阿蘇衛循環經濟園西北側、占地8.45公頃的阿蘇衛生活垃圾焚燒廠將建設完成,屆時,這里日焚燒垃圾將達到3000噸。
未來,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將形成一個垃圾處理的全產業鏈:通過焚燒發電上網提供綠色能源,填埋堆體的陳腐垃圾將進行篩分處理,垃圾產生的滲瀝液可處理回用,對垃圾焚燒產生的飛灰和殘渣可進行資源化處置。
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將成為國內第一座數字化清潔環保垃圾焚燒發電廠。凈化處理后的煙氣經煙囪排放,排放指標滿足歐盟2000標準和國家《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
記者還了解到,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西南側,將規劃建設一座處理規模3000噸/日的陳腐垃圾篩分廠,處理阿蘇衛垃圾衛生填埋場現有垃圾堆體。東南部規劃建設一座處理規模1200噸/日的殘渣填埋場,處理對象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爐渣和陳腐垃圾篩分廠的殘渣。
同時,在阿蘇衛循環經濟園西側、垃圾焚燒發電廠南部規劃建設一座處理規模850噸/日的滲瀝液處理站,處理園區內部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殘渣填埋場、陳腐垃圾篩分廠產生的滲瀝液。
阿蘇衛循環經濟園東北部,是整個阿蘇衛循環經濟園的管理辦公、環保展示、對外交流中心區域,包括綜合樓、宿舍樓,還將建成科教展覽館、對外交流服務區等,市民來阿蘇衛完全可以像逛博物館一樣,了解一袋生活垃圾的“旅程”。
一場垃圾無害化“革命”
“十二五”以來,北京共建設完成了42座垃圾處理設施。亞洲規模最大的魯家山生活垃圾焚燒廠、朝陽區循環經濟園焚燒二期、海淀區大工村生物質能源發電廠、南宮生活垃圾焚燒廠、南宮堆肥廠二期、大興區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高安屯焚燒廠滲瀝液處理項目、六里屯垃圾衛生填埋場滲瀝液擴容項目、董村餐廚垃圾處理廠、董村綜合處理廠滲瀝液處理項目等一大批焚燒、生化、滲瀝液處理骨干項目相繼投產,建設速度較“十二五”之前大大加快。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表示,“十二五”以來,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速度達到了歷史最快,焚燒處理能力提高了4倍,生化處理能力提高了50%,全垃圾資源化處理率超60%,原生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
相關
13個燃氣門站保北京供氣
位于昌平區馬池口鎮白浮村南的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沙屯門站,是北京北部的重要天然氣氣源。這里接收陜京三線北京中石油西沙屯末站來氣,經過氣質分析、過濾、計量、加臭、調壓等工序后向北六環高壓A管網及海淀、昌平等西北部地區高壓B管網供氣,并為周邊中壓管網提供預留出口。
占地面積為13859.06平方米的門站,并不見許多工作人員。站內的主要閥門啟閉、氣質分析系統、超聲波計量系統、加臭系統、工況及漏點監測系統、安防系統等主要設備設施均實現了自動化控制及遠程監控,科技化水平較以往廠站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
門站2014年投用以來,極大地緩解了北京北部乃至全市氣源緊張的難題。從2015年全年8.7億立方米增加到2016年全年13.5億立方米。今年前5個月已累計供氣8.8億立方米,相當于2015年全年供氣量綜合總和,已成為北京市高壓A管網主要氣源之一。
除了西沙屯門站投入使用以外,近年來,北京還有北石槽門站、西集門站、閻村門站相繼投入使用。未來兩三年內,密云門站、延慶門站、城南門站、大灰場門站也將陸續投入使用。屆時,北京市將有13個門站分布在東西南北,為北京市的燃氣使用提供有效的氣源保障。
五年來,北京市燃氣供應規模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長率約為15%。到2016年底,全市天然氣用氣量達到160.68億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約由“十二五”初期的14%提高到“十二五”末期的29%。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北京 垃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