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運用大數據 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在5月26日舉行的“工業大數據與智能制造”高峰對話會上,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發表主題演講,分享富士康在工業大數據領域的探索,介紹富士康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之路。
如今,先進制造和智能制造在全世界快速崛起,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以及美國的先進制造其實是異曲同工。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怎樣讓制造業跟數據、跟網絡、跟云端結合起來?
富士康,是中國制造2025的先行者,也是工業大數據和智能制造的探路者。
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富士康決定打造一個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通過制造經驗的積累、制造流程數據的積累、互聯網的布局以及智能設備的連接等,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目前已初步成型。”郭臺銘說。
縱觀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的發展,智能工廠的發展是最重要的發展基礎。“作為智能制造產業鏈的先行試驗者,從無人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識別等,都是我們發展智能工廠的重要基礎指標。”郭臺銘說,“結合我們科技服務的平臺、服務定位,深耕智能工廠,我們要發展平臺服務的解決方案,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工業互聯網服務,為中小企業搭建一個智能制造與開放大數據的平臺。”
“富士康是全球先行的工業互聯網的制造業企業,擁有著非常龐大且有戰略價值的大數據。而我們做的就是,在高速運轉的互聯網環境下,運用大數據來促進全產業鏈升級,以及供應鏈的轉變和價值鏈的創新。”郭臺銘說。
面對整個工業互聯網環境的發展,互聯網的基礎建設、通訊標準的制定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這也是富士康目前投入全力攻關的領域。“在全產業鏈的升級下,富士康在園區標準化、自動化、聯網化及智能化上發力,以提升工業互聯網在制造業方面的功能,同時建立私有數據庫,實現數據的積累、歸納、分析和應用。”郭臺銘說。
將大數據變成有用的“小數據”
根據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資料數量將由2013年的4.4ZB增長到2020年的44ZB。這么多資料,如何使其實現價值?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如何從制造到消費的過程中,將所有的大數據變成有用的小數據,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否則數據無法實現有效使用。”郭臺銘說。
“如何實現精準制造?通過數據的無縫連接,進而推動因興趣化定制的智能制造。”郭臺銘說,富士康在工業智能大數據應用上,強調聯網、上線、云端、互通和反饋,以形成有用的小數據的正向循環,進而帶動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建設。
通過數據的積累分析,形成有用的小數據。這就變成富士康在工業互聯網體系中最有價值和戰略意義的工業制造大數據。
“我們智能工廠導入了很多的智能感應裝置、自動化傳輸系統、傳感網絡等,整合到云端平臺,將提供給客戶更多及時的小數據,進而進行精準分析,幫助客戶節省時間和金錢,實現工業產出的效率最優化。”郭臺銘說。
“近幾年,我們建立自主運行的關燈作業的工廠,便有了加工設備的數據庫,制造流程的數據庫。”郭臺銘說,“隨著數萬個機器人上崗,在整個制造體系中,物跟物、機器跟機器、物跟機器實現聯網,以非常龐大的工業大數據,來完成物件、工廠、人之間的溝通。”
“下一步,我們將與我們的上下游,以及中小企業的數據連接,將實現從訂單生產到個性化定制生產的新形態轉變,大幅增加精準制造,努力提升制造全過程、產業全鏈條,向產品生命周期的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方向努力。”郭臺銘說。
建“關燈工廠”樹產業標桿
“目前,富士康共有五個自主作業的‘關燈工廠’,今年年底前,我們在貴安新區將新增第六個‘關燈工廠’。”郭臺銘說。
“關燈工廠”讓富士康在智能制造領域樹立起產業標桿,引領產業發展。
“從三次元檢測到刀具智能更換,主要依靠智能的監控和分析系統的運行,智能數據的分析和決策帶動了智能工廠的效率,同時也推動了技術升級,進一步建立完整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郭臺銘說。
“我們的智能化無人作業工廠,通過全方位自動監測和遠端監控系統,將穩定的參數放入云端,幫助我們在發生問題時,可以通過云端監控系統,在遠端及時進行調控和維修,確保生產順暢。”郭臺銘說。
郭臺銘說,智能工廠是否能成功運作,有幾個關鍵因素。第一,要具備技術資源的專業人員,如果缺乏訓練和經驗,就不能在關鍵決策時發揮功效。第二,要與供應商合作,建立一個云端的技術平臺,借助數據進行分析、決策,分析并排除故障。第三,布置工業互聯網無線網絡,擁有互通性、高容量、高傳輸的數據網絡架構非常關鍵。第四,平臺設計和平臺作業在網絡間必須具備安全擴充的能力,符合各項產業標準的共同性,人、資料、網絡平臺緊密結合,才能成功建立高效率的智能工廠。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節省,從創新、研發、設計、培訓,到落實產學研的合作,我們通過數據的開放和機會的共享,推動了工業互聯網資源的深度融合,助力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郭臺銘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數據 工業 互聯網 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