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女子為父追兇20年:嫌犯仍在逃 要給父親一個交代
在萬春芳記憶中,父親“是個能人”,村里有紅白喜事,就會去幫忙做飯。蓋房子、做會計、跑業務,萬廣慶都跑在同村其他人前頭。作為最大的女兒,萬春芳得到父親的關注最多。有些事父親不一定會和性子柔弱的母親商量,而是告訴她。上初中時萬春芳“坐不住”,成績下降了,對她寄予厚望的父親總是重重地嘆氣,“斜眼看我”。
萬春芳記得,父親倒下后,他們向派出所報案,大約1個小時后,縣公安局出動特警大隊到達現場。據《民主與法制時報》此前的報道,警方控制了秦鵬的爸爸和哥哥。但這兩人很快被放了出來,因為“證據不足”。
秦鵬跑了,萬慶芳和家人只有3天時間悲痛。秦鵬的行蹤不斷從同村人和親戚處傳來。安葬下萬廣慶后,萬家決定,自己找線索,讓派出所抓捕,“一命抵一命”。
在最初的追兇路上,除了萬春芳外還有七八個親戚。他們從一個朋友家拿到秦鵬的照片,翻印了十幾張,每人一張去各村詢問,這樣一直從夏天走到了秋天。
害怕同村村民看見,“會通風報信,引起兇手警惕”,他們常常早上6點出發,回村也要等到晚上10點多。母親和奶奶連夜為他們蒸了四五十個饃帶路上吃,渴了就在路邊掬起一捧山泉水喝。
尋找沒有方向,只能靠一路打聽。路人一句模糊的“見過”“有印象”都會成為萬春芳眼中的救命稻草。她聽說有人在小橋上見過秦鵬,還聽聞秦鵬向一家親戚“扔石頭”,但拿著這些零碎的線索向當地派出所報案后,因為并非所有線索都有價值,警方不是每次都到場核實,有時候出警核實也沒有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蹤跡。
走得遠了,他們顧不得回家,在路邊的田埂上倒頭就睡,“最好的條件”是睡在別人家的屋檐下。但萬春芳睡不著,聽著身邊的蛐蛐聲,她想起前幾日為父親守靈的那天晚上,“瘆得慌”。
父親剛去世時,萬春芳甚至沒想過“殺人償命”,她只是想“再也不要和秦家人說話了”。但悲痛和仇恨迅速向她襲來,萬春芳從之前整天在學校里畫畫、唱歌、跳舞的少女,迅速成長成熟起來,“被家里的事壓得喘不過氣”。
自從父親去世后,萬春芳變得沉默寡言。嫌二叔騎車慢,她抓過自行車就往前沖向下一個村莊、下一戶人家。她不敢去想“我爸當時死得有多痛,一下子就沒了”,只有一個目標“找到這個人”,一切都解決了。
害怕打草驚蛇,也擔心路人聽到兇殺案,不愿提供線索,萬春芳拿著照片,一個個問過去“你們認不認識這個人,他是我們家的親戚,精神不好走丟了,可能在要飯,能不能幫忙認認?”
從壩前村向東出發,沿路是連綿的高山,他們在這條路上向東向西排查了快一個月,才在路旁聽人說犯罪嫌疑人“在林縣(現林州市)要飯”。
編輯:梁霄
關鍵詞:女子 嫌犯 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