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微整形市場“潛規則”:兜售針劑 推薦工作室注射
消費者安全意識待提升
記者: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我國平均每年因為整形美容導致毀容毀形的投訴多達近2萬起。專家介紹,消費者一旦出現問題,應該立即向衛生部門舉報,以便同時收集證據,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然而,消費者維權面臨取證難問題。
鄧利強:我們真的見過一些非常慘痛的教訓,把美容變毀容,媒體也在不斷報道這些事情,可是大家仍然會覺得這種事情我不會碰到,存有僥幸心理。維權難的出現,是因為正規的醫療機構有積累證據的意識,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可以回溯,能檢查,能處理問題。非法機構恰恰是為了規避這些,根本沒有辦法回溯,這也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所在。消費者在選擇這種機構時就已經把自己置于風險之中。消費者要自覺自愿地,從選擇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健康置于法律的范疇之內,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記者:據了解,一些美容機構甚至是沒有資質的工作室因為非法診療行為,很多都是被行政處罰過。相對于微整形行業的暴利,現在的行政處罰是否會讓人覺得違法成本過低?
鄧利強:因為取證困難乃至無法查處,或者說沒有能力去查處,其實都不存在查處的風險,所以造成了微整形現在遍地開花的狀況,這真的是非常遺憾的。媒體應該加大對此事的宣講力度,告訴大家除非正規的醫療機構,其他所有的生活美容機構進行微整形都有潛在的風險,所有用藥物、注射,更包括動刀的行為都應該在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
聯合監管打擊需常態化
記者:無證行醫、跨專業行醫、虛假廣告等現象在微整形行業大量存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統計顯示,整形美容領域近年來成為消費者投訴的一個熱點。很多人將問題原因歸結為目前在醫學美容領域的監管工作薄弱、法律法規不健全、行業約束力弱。
鄧利強:法律是很健全的,就是監管不到位,可這也不是監管部門不作為,就是取證太困難了。因為監管部門去查處的時候,恰好逮住其正在進行微整形的非法醫療行為,這是非常難的,所以這些機構就肆無忌憚了。
其實未必是一定要抓現行,要想有效監管,第一要有人指證其非法美容整形的行為,第二是證明這個行為存在要有其他的證據,比如開具的收費情況之類的證明。現在的問題是,非法醫療結構不會把美容整形行為完整客觀地記錄下來。
記者:前些年微整形市場剛剛興起時,監管和社會認識不足還有情可原。現在,整形廣告早已鋪天蓋地,整形行為早已司空見慣,加強市場監管、提高科學認知、謹慎選擇微整形項目,就是一種必然要求。
鄧利強:解決這樣的問題,要有防范機制。我們的衛生監督所接到非法行醫舉報時,與公安機關有一個聯動機制,應該一起進行查處。但是現在的情況是,在這個聯動機制里有銜接的縫隙,這也讓非法行醫的人有了更多的機會。
所以,近年來公安機關和衛生行政部門多次開展了聯合行動,但是聯合行動就意味著這不是一種常態。其實對于非法行醫的打擊不僅僅是要針對那些看病的診所,對于美容整形這一方面也應該常態化。
記者:你剛才提到相關立法的時候,用的形容詞是“健全”。即使相關法律法規是健全的,是否有進一步規范的必要?
鄧利強:的確不存在完善法律法規這方面的問題,可以說已經非常完善了。關于醫療整形美容行業,我們有《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這個就是國家層面的約束。
至于這個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市場需求,是不需要由國家進行規劃的,但是國家要管的就是合法從業人員的行為,通過這種行為和管理,讓每一個求美心切者的美容整形醫療有一個安全的保障。從打假的層面來說,也是一直在進行的。
從我國目前的監管來講,對醫療衛生行業的監管也在不斷加強,我們期待著醫療整形美容市場可以更加規范。(記者 趙麗 實習生 劉雪妍)
編輯:梁霄
關鍵詞:微整形 市場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