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產業寒冬、收入下降 東北部分老工業基地工人群體咋樣了?
在漸別等靠要中“承壓轉型”
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是我國“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區,有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東北特鋼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鋼”)、黑龍江黑化集團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老國企,為我國工業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人口最多時有近30萬。
富拉爾基區的一家燒烤店內,老板張濤忙碌地招呼著客人。這位產業工人回憶說,上輪國企改革下崗潮時,廠子開不出工資,大家都是等靠要的心理,盼國家救濟,社會上也沒啥就業機會和崗位,自己當時被逼創業。如今,大伙對企業重組后可能的減員、分流早有了心理準備。“干啥不是干啊,不都是掙錢嘛,非得靠死在廠里?”另一名工人插話說。
走訪中,不少工人也反映,與上一輪國企困難期相比,大家市場意識提高,改革承壓能力增強。記者發放的212份調查問卷顯示,41%的受訪工人認為,如果下崗或轉崗,“有能力自主創業”。
“經過多輪減員分流、企業改制重組等,大家對困難有預期,適應改革能力有所增強。”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工人裴永斌舉例說,10多年前給技術人員單獨漲工資是天大的難事,就怕一線職工不理解,更別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下崗了。現在,不少工友是主動向市場找出路。同時,對改革的參與意識也增強,每年公司的職代會都要開一整天聽取職工意見。
盡管改革承壓能力有所增強,但一些新問題也開始困擾產業工人群體。與上輪困難期相比,職工的醫療、教育、住房等新增生活成本疊加,多元化壓力持續加大,一旦因病、因學、因房造成經濟承受極值突破,或將對家庭穩定、企業發展等多個層面造成沖擊。
“過去工人能吃上飯就行,如今有的每月要向銀行還房貸,孩子補課費動輒過千,再趕上個病災,一些家庭就扛不住了。”不少工人表示,國家目前的托底保障政策已經很完善,尤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到了壓艙石的關鍵作用,但國企職工“頂梁柱”變“啃老族”現象值得關注,退休父母養老金成為一些工人家庭的重要經濟來源,“老人一旦去世,整個家庭就可能入不敷出”。
編輯:梁霄
關鍵詞:產業 寒冬 收入 下降 老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