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古籍“倒爺”:倒賣一本《金剛經》賺了158萬
入行
“古籍還能拍錢?”
說起“玩”古籍的經歷。郭云龍說,他家中有許多書籍,但說不上是藏書,大部分書籍都是“通俗本”,根本值不上什么錢,“家里人就是愛看書而已。”
耳濡目染之下,郭云龍也有了讀書的興趣。可惜那些書籍,在鄰居家失火時被殃及,都燒掉了。
1992年,新中國第一次國際拍賣會在北京開槌。遠在四川的郭云龍關注到了這場拍賣會。令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拍賣會上除了拍賣的玉器珠寶外,還有古籍,“古籍還能拍錢?”
隨后,他便開始嘗試購買一些古籍,然后再試著去賣,“第一次買了機關處理的五千多冊古書,但也算是正式入行了吧。”
在成都的古玩市場,他開了一家小店,專門收購各種古籍,然后賣給有需要的人或機構。
但入行之后他才發現,古籍買賣還真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甚至很難。“當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我就看著這些書,也在反思自己,選的路到底是對,還是錯?”
機遇
“那批古籍奠定了基礎”
說起書店經營比較困難的時期,郭云龍第一時間想到的是2003年。
“2003年‘非典’嘛,許多古籍書店都經營不下去了。”郭云龍回憶說,當時很多店都轉行做了其他生意。其間也有朋友勸他,轉行做字畫的收藏生意,但他卻拒絕了,因為郭云龍覺得,這不符合自己的興趣,也不符合自己的初衷。
郭云龍說,收藏字畫與收藏古籍不同,無論知識水平如何,鑒賞能力如何,大眾都能夠接受(真正藝術鑒賞家才能博采眾長),但是,收藏古籍的人基本都是文化層次較高的,“只有真正讀得懂,才會去收藏。”
因為堅持,在那段最艱難的時期,郭云龍的小古籍店反而迎來了它的機會——收購了一部分倒閉書店的古籍。正是這部分從大書店收購來的古籍,奠定了自己書店發展的基礎,也讓書店進一步擴大了影響力。
與收購其他古玩不同的是,郭云龍幾乎沒有到鄉下去收購古籍。“以《四書》《五經》為例,到鄉下肯定也能夠收購到這些書,只不過這些是鄉下的私塾自己雕版印刷的,收藏價值并不大。同樣是《四書》《五經》,如果是以前朝中大臣,甚至是王公貴族雕版印刷的,就會精美許多,而且數量很少。所以這樣的古籍收藏價值也就比較高。”
編輯:梁霄
關鍵詞:古籍 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