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京城百余家“鮑師傅”僅14家原裝 食客難辨真假
原裝鮑師傅在北京僅14家
通過商標注冊信息查詢,北青報記者發現,申請注冊“鮑師傅”商標的公司中有一家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萬元,注冊時間2014年,鮑才勝任法人、執行董事及經理。
經過近一個月的溝通,一向謝絕媒體采訪的鮑才勝終于坐在本報記者面前,談起了創業之路。
今年43歲的鮑才勝來自中國面包之鄉——江西資溪縣,“網絡詞條上說,我們全縣12.6萬人中有一支近4萬人的‘面包大軍’,從夫妻檔開始把面包店開到全國千余個城鎮。”2004年,鮑才勝跟隨家人來到北京,全家人在朝陽區傳媒大學附近開了一家面包房,并且首創了肉松小貝這一品類,“2008年我們把這家店盤出去了,我也是在這一年開始轉型做窗口型的特色糕點店,當年在阜成門、雍和宮、長椿街三個地方開了‘鮑師傅’,并陸續研發出不同口味的肉松小貝、提子酥、棗糕、蛋黃酥等20多個品種。我們一直希望能將鮑師傅打造成百年老店。”
從2013年開始,鮑才勝逐漸開始對門店進行擴張,每年開業至少3家左右,逐漸達到目前北京地區的14家直營門店,員工人數也從最初的七八個人發展到現在的幾百人,“在外地,我們僅在天津開了2家,今年2月才在上海人民廣場開了一家,近期會再開兩家。”
從2014年開始,鮑才勝已經發現不斷有人在山寨他們,“有些成氣候的山寨者也不是一家公司在經營,里面也分很多派系。”
鮑才勝透露,甚至他們從2008年已經撤離的傳媒大學那家門店原址,如今也經營著一家山寨的“鮑師傅”,“我們經常會接到消費者電話投訴說買了哪款糕點,味道不好。但當我們仔細一問購買的地址,發現并不是我們的門店。”鮑才勝說,他估計北京地區的假冒鮑師傅高達百余家,而更讓他防不勝防的還有天津的30多家山寨店。現在上海雖然只開了一家店,但當地成幾何狀也冒出了近百家各種鮑師傅。
維權
“山寨鮑師傅牌子摘掉,過不了多久又掛出來”
鮑才勝介紹,公司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市場營銷,美食節目都是主動上門拍攝取材,他連美食達人的各種網絡推薦都沒看過,但當發現越來越多的假冒鮑師傅出現后,他才開始想到注冊商標,而且一直在反思該如何面對目前混亂的市場現狀:“如果山寨抄襲能這么容易占領市場,誰還會發揚創新精神?當然現在回過頭看,我們在維權意識上比較欠缺,商標注冊的時間也有些晚了。”
從2013年申請“鮑師傅”商標注冊,到2014年注冊成功,拿到商標注冊后,鮑才勝正式開始了維權之路。去年他向北京城6區的工商部門提供了30余份侵權報告,今年前四月已經提交了十幾份,但由于“鮑師傅”并不屬于知名商標,工商執法部門的懲戒力度有限,走行政執法的過程歷時又比較長,與此同時,大批山寨門店因為違法成本低不斷冒頭,而對于鮑才勝來說,維權成本高的現狀也令他十分撓頭。“如果走法律程序打掉這百余家假冒門店,我們測算過,不算時間成本至少要投入幾百萬元成本,這么多錢我花在產品研發、企業建設上不是更好嗎。”
鮑才勝說,原本公司核心團隊70%的精力在產品研發、推廣上,現在反而掉過來,大部分精力都在維權上。“我們剛開始維權的目標比較低,只希望工商部門能摘掉侵權方的門頭牌匾,有的地區工商部門介入后,對方會摘掉,但過不了多久又掛出來了。”鮑才勝坦言,在維權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接到恐嚇電話,甚至有不明身份的人到門店里去鬧。
打假成效不高曾一度讓他感到有些氣餒,但他和團隊一直沒有放棄維權的信念。不過近日在天津打的一個商標維權官司,終于在今年4月25日拿到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法院判決商標侵權勝訴的判決書。(記者 李佳)
編輯:梁霄
關鍵詞:京城 鮑師傅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