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解密"武林生意圈":少林投資四家公司 從"賣膏藥"到"做表演"
■ 相關新聞
武術“財源”不及跆拳道
僅從武術角度來看,各大“門派”最傳統的運營方式是開“武館”或“拳館”,以教徒方式維持運營,但目前這種運營模式正受到外來者的威脅。
“扣除支出,拳館的利潤并不多。”5月3日,徐曉冬名下的必圖拳館一名員工稱,“拳館的支出包括房租、教練費、員工費、水電費等,但收入只有學費一種。”
事實上,徐曉冬一直在推廣的綜合格斗與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大共同點是,這些武術本身并沒有完善的評級體系,學員在學習格斗或武術之后也并沒有相應的證書,抑或是憑之變現的標準。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綜合格斗(MMA)一線拳手一場拳賽的收入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曾有頂級選手一場拳賽獲得120萬的收入,不過,該收入需要與經紀人,運作團隊分成,拳手能拿到多少,仍屬未知。賽事主持等參與人員一場能夠拿到2000元左右的報酬。
上述人士坦言,由于關注程度有限,目前多數拳賽仍處于燒錢階段,賽事舉辦方多數賠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跆拳道、泰拳等往往具有明確的標準。
“跆拳道除了直接開班收費外,還可以收取考級、賣道服和綬帶的費用,而且從兒童到成年人都可以練習跆拳道,受眾廣。”一位拳館經營者告訴新京報記者,“比如跆拳道考級可能有20元錢成本,但可以收費200元,綬帶所用的帶十幾塊錢可以買到,但教練可以收取100元,這樣算下來,開辦跆拳道訓練的盈利要遠比綜合格斗來得多。”
據了解,跆拳道的考級制度受到認可的一大原因是其已經作為一項運動進入了奧運會,考級之后所得到的證書受認可程度較高,紅帶、黑帶等概念也較早深入人心,而傳統武術則在這一點上沒有跟上腳步。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中國武術協會為建立規范的全民武術體系,建立了中國武術段位制,但中國武術流派較多,并非所有“門派”都能適應這一段位制考核方法。(記者 羅亦丹 覃澈 王全浩)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少林 投資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