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儲備不貶值的人生財富
在云岡石窟游覽時,經常會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簡短單調的“哇”,一種是娓娓道來的“據說這尊造像……”面對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杰作,大家都會由衷贊嘆,但有的止于“哇”,有的卻能說得頭頭是道。
碰到一對在景區游覽的母子,母親認真且耐心地給孩子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后來得知,他們是第一次來看石窟造像,為了讓孩子更多地了解景觀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母親花了不少力氣做功課。實際上,與大多數人的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相比,這種案頭工作扎實、用心準備的觀景之旅必定質量更高、收獲更多。而做到這一點,足以折射出一個人“處處留心皆學問”的知識品格。這也讓人感慨,只會感嘆“好美啊”與分析“美在哪”的差距,很多時候可能就是源于有沒有留心、善不善積累的區別。
身處知識爆炸時代,信息資訊以指數級的速度迅猛增長,這讓很多人得了“搜索依賴癥”。任何知識,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日常的,只要不懂就可以通過網絡、經由共享去找答案,這固然方便快捷,卻讓不少人有了“不可描述的自信”,覺得沒有什么不懂、沒有什么不會。實際上,知識豐富和獲取便捷,不意味著掌握并理解了它,更不意味著知識可以轉化成能力。僅靠“百度”或者“知乎”,肯定不能持續解渴。
在倡導“尊重知識”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思考如何積累知識。有人說,閱讀是一種文化積累、一種知識積累、一種智慧積累、一種感情積累。誠如所言,當我們有了更多的閱讀內容、更寬的閱讀渠道時,知識不能變得廉價,而應該更加高貴。一個朋友很令我敬佩,不管工作多忙,總是規定每天的閱讀量,而且不完成任務不出門,如果周六晚上收到他“還剩9頁書”的信息,就意味著周日“可約”。知識是公共的,但涵養知識應是屬己的、連貫的,這樣才能儲備起不貶值的人生財富。
如果說知識積累是地基工程,文化積累則是建造大廈。站在民族和國家的角度,我們曾創造了輝煌的文化成就,在世界文化大觀園中自立自強;也經歷了山河破碎之后的文化下墜,向何處去、如何去的迷茫困惑了幾代人;如今,更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實現自覺、找到自信。這種文化吸引力,不僅是基于歷史、語言的集體意識,更是基于每個人在文化中的成長。每個公民都有打開文化寶盒的權利和能力,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義務。而打開文化的方式之一,就是從留心日常、悉心生活、耐心積累做起。既可以跟隨詩詞大會享受古詩詞韻律之美,也可以在對外交流中學習互鑒,更可以主動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歷史不會虧待用心的民族,生活也不會虧待有心人,文化土層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沉淀成了文明。
恩格斯曾說,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每個人在文化積累上的一小步,都是時代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一步。就像景區里的母親,走一路、講一路,陪伴并幫助孩子長大,也給予了孩子不會褪色的文化體驗、不會貶值的人生財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知識 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