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清華大學研發團隊:“滴血測癌”說法系媒體誤讀
“我們還是倡議經常體檢”
新京報:“滴血測癌”一詞是否不準確?
付彥:這個詞包含兩個方面含義,“滴血”是指取樣量,一滴血大約有50微升,而一次檢測所需的血量只有2.5微升,約為一滴血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滴血”只是個概數詞。此外,“測癌”指的是對腫瘤進行檢測和療效評價。“滴血測癌”的說法是媒體報道中高度概括的標題,嚴格講欠準確。
新京報:為什么公眾會產生“滴血測癌”這樣的印象?
付彥:從傳播上來說,我想媒體喜歡“滴血測癌”這樣一個詞匯,主要是更加精煉直觀,也更易于傳播。因此,簡化表述造成了這樣的誤讀。所以,糾結于這幾個字的文字游戲其實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提高公眾對腫瘤標志物的認知水平和正確使用腫瘤標志物的意識。我們還是倡議應經常體檢,這樣才能做到對癌癥,還有其他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越早治療,患者病痛越小,醫療費用也越低。
新京報:為什么會進行新型腫瘤標志物的研究?
付彥:現有的腫瘤標志物,檢測靈敏度及準確率有限,而醫生需要更為精確的參考依據,才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因此,為臨床提供更多更好的檢測和治療產品,就是我們腫瘤生物學領域科技工作者的使命。
“增加醫生診療判斷依據”
新京報:腫瘤標志物的研究,從什么時候開始?
付彥:從基礎研究算起來,2005年左右,已經開始在實驗室進行機理研究,首次有成型的產品,在2011年。
新京報:目前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社會意義?
付彥:團隊發現的熱休克蛋白90α,作為一種全新腫瘤標志物,在肺癌及肝癌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度超過了現有的常用肺癌和肝癌標志物。比如,在肝癌的檢測中,靈敏度達到了93%,比常用的肝癌標志物AFP靈敏度高出近一倍,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數據。團隊的研究成果,為醫生的診療增加了有價值的信息和判斷依據,是輔助腫瘤檢測的新武器,有助于提高我國癌癥的診療水平。目前已有很多人因檢測熱休克蛋白90a而獲益。
編輯:梁霄
關鍵詞:清華大學 研發 團隊 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