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一個研習班的20年:與香港特區(qū)共同成長
新華社上海4月28日電(記者趙博 許曉青)“香港回歸前3個月,我們20位中學校長來到華東師范大學參加培訓,獲得了豐富的學習成果,也留下了美好的上海回憶。道旁茂密的梧桐樹、校門口的生煎包店……至今歷歷在目!”香港東華三院學務總主任吳奇塤的開場白一下子將聽眾拉回到了1997年。
那一年,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和華東師范大學共同創(chuàng)辦的“香港中學校長培訓班”正式開班。此后,培訓班連續(xù)舉辦了20年,名稱也更改為“香港中學校長領導研習班”。
28日舉辦的“紀念香港回歸20周年滬港中學校長論壇”上,多位與研習班結緣的香港教育界人士以及參加2017年度研習班的香港學員齊聚一堂,深情講述了與特區(qū)共同成長的“杏壇故事”。
身為首屆班長,吳奇塤對當年的培訓內(nèi)容如數(shù)家珍。“去長三角各地的中學觀課交流,了解內(nèi)地中學老師的教研成果,還與上海同行探討了課程改革。”他說,很多人從中受到啟發(fā),尤其經(jīng)過兩地校長的觀點激蕩獲得靈感,回到香港后整理工作思路,在學生培養(yǎng)目標、教師培訓和學校營建等方面提升良多。
“20年來,內(nèi)地和香港各自經(jīng)歷社會變遷,留下不同的發(fā)展軌跡,值得互相學習的地方就更多了。”吳奇塤說,培訓班越來越成為促進兩地教育界交流合作、共同發(fā)展的平臺。
伴隨著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誕生與成長,這個教育培訓項目不斷發(fā)展,培訓內(nèi)容愈加豐富、活動形式持續(xù)拓展、人員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今,“香港中學校長領導研習班”每年舉辦一次,每班學員約40人。從2011年起,香港特區(qū)政府教育局參與其中,先后組織了174位香港中學校長赴內(nèi)地參加培訓。
“特區(qū)成立以來始終在教育領域與祖國內(nèi)地保持緊密協(xié)作的友好關系,攜手為培育未來人才而努力。兩地基礎教育成果的深入分享,有助于推進教育革新,提升下一代競爭力。”香港特區(qū)政府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黃廖笑容說。
身兼中文與通識課老師的周黎明校長來自位于新界葵涌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第一次參加研習班,對現(xiàn)場教學交流很感興趣。他所在的組來到上海市進才實驗學校,“專業(yè)對口”地觀摩了一堂作文課。
“課堂氣氛之活躍、教學方法之新穎令我大開眼界,也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更多想法。”周黎明說,6天的研習班行程里,自己拍攝了很多照片和視頻,打算回去后拿給同事看,讓更多人分享到內(nèi)地同行的教學亮點。
在本屆研習班上,學員們聆聽了多場專題講座,包括“專業(yè)標準與校長領導力提升”“國際課程本土化研究”“中西文明融合與中國法治方向”等。
“通過專家的講授,我更加明白國家的發(fā)展道路是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我們應該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社會制度,保持理性思考。”香港勞工子弟中學副校長黃晶榕說。
這所擁有71年歷史的學校具有悠久的愛國愛港傳統(tǒng)。黃晶榕說,眼下香港個別人叫囂“抗中”“反中”,對青少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身為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身份認同,責無旁貸。“否則,知識學得再好,連自己的身份都搞不清楚,有什么用呢?”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首席講師許為天帶來了20年前的大合影。綠樹掩映下笑容燦爛的一張張年輕的面孔里,就有當年擔任樂善堂顧超文中學校長的他。
“當時正值回歸前夕,上海的大街小巷喜氣洋洋,充滿了慶祝氣氛。我們這些學員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與內(nèi)地朋友傾談時,大家都憧憬著美好未來。”許為天說,穿梭于長三角不同城市之間,親身感受祖國改革開放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家都倍感自豪,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20年間,他從中學教師轉(zhuǎn)為研究學者,不變的是那份根植心底的家國情懷。“教育工作者以教書育人為使命,校長要帶領同事培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使命更為重大。從這個角度來講,研習班意義非凡。”許為天說。
光陰流逝,一屆屆研習班留下的影響如同時光長河里的漣漪,不斷擴大、潤物無聲。
回顧與特區(qū)共同走來的20年歷程,多次協(xié)辦“香港中學校長領導研習班”的香港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感觸良多。“中學階段是孩子們?nèi)松^、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中學校長引領著一間學校的發(fā)展方向,是孩子們?nèi)松P鍵時期至關重要的領路人。”她說,相信未來研習班持續(xù)舉辦將讓內(nèi)地和香港中學校長的交往更加緊密,使更多學生特別是香港學生將自己的夢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融合起來,成長為建設國家的棟梁。
編輯:秦云
關鍵詞:香港特區(qū) 香港中學校長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