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醫生做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論文?專家稱與晉升掛鉤
浙江在線4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偉斌 鐘卉)其實近年來有關學術論文涉嫌抄襲乃至造假的問題已算不上新鮮。這背后不僅是對醫生及其他領域研究人員學術道德的關注,更是對各行業職稱評定的爭議。
專家坦言,一些學者之所以論文造假,除了個人問題,也是因為目前很多行業中,論文和職稱晉升緊密掛鉤。
沒論文,人家成主任醫師
你還是“千年主治”
當網絡上熱烈討論撤稿事件時,杭州某三甲醫院泌尿科醫生王淺(化名)的同行微信群里,并沒有驚起多大波瀾。
對于王淺來說,醫生、醫學院學生論文造假,雖然沒有很普遍,但是這些年也耳聞不少。幾年前,浙江一所高校的一名醫學女博士,因為發表的國際期刊論文,涉嫌數據造假,被多人投訴,影響惡劣,最后被學校開除了學籍。
對一些高等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來說,在國際影響力期刊發表論文是決定能否畢業的重要一環。“特別對博士生來說,在中文期刊發表的都不能算,沒有文章就畢業不了,這就意味著要多讀一年書,少賺一年錢。”王淺說,學生們求短平快、求見效的壓力在這里,有了主觀造假的動機。
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對臨床醫生們來說,更甚。
“評職稱時,做一千臺手術不如發一篇SCI論文”。王淺向記者介紹,對于目前醫生的職稱評級考核,包括三個方面:臨床業績、教學任務,以及文章和課題。
“臨床業績是個排除選項,難去量化。不同科室也沒法比較。因此,臨床業績做得怎么樣?最后通過有沒有發生醫療賠款或者醫療投訴來排除。”
王淺說,第二個指標教學任務,即完成多少科室的教學,帶幾個學生,也是大家都能抵達的及格線。“所以最后的晉升難度和PK點位就落在科研文章數量以及影響力因子上,因為這是可以量化的。這個排名會決定你能不能晉升。”
“影響力因子的分數,意味著刊物的綜合級別,低的0.5分,高的上百分。有人在高級別的刊物發表一篇文章,等于別人在低級別的刊物寫幾百篇文章。”在現有的評級制度下,醫生們要么往高影響力刊物投稿,要么以數量取勝,攢分數,才能有機會評上職稱。記者查詢,《腫瘤生物學》的影響力因子在2.926,“屬于中等水平吧”,也在SCI期刊投過不少論文的王淺說。
在他看來,目前的評升制度對醫生來講是不公平的,有些醫生臨床能力雖然得到患者和同行認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夠的論文數量很難晉升。與此同時,一些不會做手術的主任醫師、醫術不精的內科專家,靠大量科研論文獲各種職務頭銜,但在實踐中卻不會處理病人和具體的臨床問題。
“臨床醫生每天加班加點治病救人,沒有多少時間搞學術,如今倒逼你不得不把精力重新分配。”王淺認為,臨床為重,科研為輔才是正道。“但現有的晉升體系,你說合不合理呢,也有合理的地方。你說廢除這個標準,可是用什么東西去替代呢?只能憑拍馬屁,憑關系,你的上升通道也是挺郁悶的,變得不可琢磨。”
據悉,對于科研人員來說,除了職稱評定,年終考核申請課題、評選院士,均以論文為最重要的硬杠杠和標準。
“看著別人都靠論文上了主任醫師,而你臨床能力再高,沒有論文也是個‘千年主治’,是不是也著急得很呢?”王淺說。
知名醫學網站丁香園曾特別對此做過一項包含1928份有效問卷的調查,其中,824名醫生表示,醫院晉升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必須有SCI論文;而晉升高級職稱,85%以上都要求有2篇及以上SCI,要求有5篇以上的達到29.21%。
編輯:梁霄
關鍵詞:醫生 晉升 掛鉤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