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詩詞大會的“火” 離不開這些年國學的“熱”
“最好的方式是讀經典”
中小學國學回暖
中小學課堂上國學教育呈現回暖趨勢。在一些學校少兒國學課堂上,孩子們身穿漢服,峨冠博帶,拜孔孟、跪先賢、誦讀經典……松塘村退休語文教師區振作老人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西樵鎮,幾乎每一所中小學都開展了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至善”特色教育,例如第四小學以“生命書旅”為主題的經典誦讀,民樂小學的“文武相暉”特色課程等。
官方層面,對傳統文化回歸中小學教育也顯現越來越強的引導。
今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意見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
在教育界人士看來,傳統文化進課堂,如何進、進去后怎么去講授、如何持續深入地教育,是極為龐雜的系統工程。
“不同學段的學生有不同特點,但價值觀的培養是不分年齡階段的,學習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是讀經典。”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左東嶺告訴記者,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能力去學習古文和文言,需要把傳統文化的內容轉化為現代的語言和方式;到了中學,學生們有辨別能力了,可以讀一些簡單的經典;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則可以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兼職教授王立華進一步提出,應根據不同學齡選擇不同讀本,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學習《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千家詩》等,小學高年級可以接觸《詩經》、《論語》部分經典語段。
而在更早以前,“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曾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通用版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其中《弟子規》一篇曾引起極大的爭議。
“我不質疑讀經,愛讀就讀,不愛讀就不讀。”王守常特別提醒,由于古代圣賢往往站在統治者的立場說話,“弟子規里有很多地方與現代價值觀念不符,讀經的時候需要加強甄別引導,剔除糟粕,取其精華。”
他認為,對于傳統文化的銘記、篩選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要經過相關部門的專門研究、部署和規范,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調研和選擇推薦,形成一個系統的文化生態工程。“一定要落實到政策制定和人員配置上,把優秀文化的挑選、推薦、落實都配套做起來。”
編輯:梁霄
關鍵詞:詩詞大會 國學